太白襄阳歌图

谪仙非诗画非画,山简襄阳别有话。

空令江左作图看,竹院留藏我悲咤。

传闻边头腥甲兵,岘首依前汉水清。

只轮不返边尘扫,莫负当年力士铛。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太白襄阳歌图》由宋代诗人韩淲所作,巧妙地融合了李白的豪放与襄阳的历史背景,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首句“谪仙非诗画非画”,以“谪仙”喻指李白,既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又暗示其作品超越了传统诗画的范畴,具有超凡脱俗的艺术境界。接下来,“山简襄阳别有话”,通过引用历史人物山简的故事,进一步深化了襄阳这一地点的文化内涵,同时引出对李白在襄阳活动的联想。

“空令江左作图看,竹院留藏我悲咤”,这两句表达了对李白作品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共鸣。诗人似乎在说,虽然李白的诗画作品可以被世人欣赏,但真正能理解其深意和情感的,只有自己。竹院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而“我悲咤”则表达了对李白命运的感慨和对诗歌艺术的敬畏。

“传闻边头腥甲兵,岘首依前汉水清”,这两句描绘了边疆的战乱景象与襄阳自然环境的宁静对比,暗含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战争残酷性的反思。岘首山与汉水作为背景,不仅增添了画面的丰富性,也寓意着历史的变迁与文化的传承。

最后,“只轮不返边尘扫,莫负当年力士铛”,这两句表达了对历史英雄事迹的敬仰与怀念,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的辉煌与牺牲。其中,“只轮不返”可能暗指历史上的某位英雄未能善终,“边尘扫”则象征着边疆的安宁,“力士铛”可能是指古代的一种武器或工具,这里借以表达对英雄力量的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李白及其作品的独到见解,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文化、自然与人性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817)

韩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子仲,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字:仲止
  • 号:涧泉
  • 生卒年:biāo)(1159—1224

相关古诗词

咏陶弘景

山中宰相陶隐居,所注本草将何如。

更题真诰作神遇,佳梦是实宁非虚。

人生形神为干躯,心欲造设气乘除。

瞬息变幻争夺途,入山何难可踌躇。

玉波流烟照林庐,岚影爽气归衣袪。

晏起早卧食息馀,三景九道回八区。

一再传其坐忘欤,俛仰今昔多忧虞。

荣名中人天机浅,言与不言养恬愉。

形式: 古风

昌甫题西洛遗民诗卷并所书杜句

东里感兴西洛诗,其年忧国初南来。

后人玩之可忘疲,甚矣世变非吾衰。

长言短句笔墨古,颠倒妙处谁能窥。

雨凉梅熟樽酒地,旧人家藏欣见之。

其间亦录杜陵老,笺阔轴大何尔为。

要知真识未易见,我乃徵逐于兹时。

潇湘莫结遗民悲,信诚空叹晏叟痴。

形式: 古风

陆丈剑南诗斯远约各赋一首

镜湖湖上凉风起,枫叶芦花照窗几。

笔床茶灶连酒壶,炯然目光动秋水。

平生北固与西江,赢得蚍蜉事訾毁。

青城山嘴散关头,岂是甘心放豪侈。

归来玉阶仅方寸,两路又出将使指。

几回诏节去徘徊,愠色何曾为三已。

桐庐潇洒非小垒,更向南宫擅词美。

轩渠肯受尘鞅羁,汉庭公卿未知己。

我閒访友于溪居,三叹共读公之书。

清诗句句律有馀,爱而不见今何如。

形式: 古风

赵将示及吴推官诗

玉溪莲幕哦诗声,声和水南松竹清。

眼中孰不有言句,句到极则何能听。

衡茅吹寒日惆怅,倚楼公子犹相访。

袖里新篇乃若人,春风翡翠兰苕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