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汤亨老居士

香积厨中烹五味,脚踏天兮头顶地。

虽然头角各分张,未得个人都了利。

不然亨老大慈悲,一日无私和众议。

南方道友不偏枯,到里许人皆具备。

直教塞口并咽喉,消息出门无不是。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香气缭绕的厨房里烹饪着五味,脚踏实地,头顶苍天。
尽管各自追求,各有目标,但并未能独自谋取利益。
如果不是因为大德的恩惠,每日公正无私,听取大众意见。
南方的朋友们不会偏颇,这里的人们都能得到满足。
这里的食物足以填饱每个人的口腹,消息流通,无所不在。

注释

香积厨:指修行者或寺庙中的厨房,常有供僧侣食用的斋饭香味缭绕。
亨:通‘享’,意为享受、施舍或恩惠。
慈悲:佛教中指对众生的怜悯和仁慈。
偏枯:形容不公正,偏向某一方。
消息:这里指信息流通,也包括食物和消息的传递。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印肃所作的《与汤亨老居士》,以对话的形式表达了对佛法修行的理解和对汤亨老居士的敬仰。首句“香积厨中烹五味”描绘了修行者在厨房中烹饪各种法味,象征着修行中的各种智慧和体验。接下来的“脚踏天兮头顶地”形象地表达了修行者心怀天地、谦卑至极的态度。

“虽然头角各分张,未得个人都了利”暗示修行者虽有自我追求,但并未执着于个人利益,而是追求解脱和普度众生。“不然亨老大慈悲,一日无私和众议”赞扬汤亨老居士的无私和公正,他的行为如同日月无私,能引导众人共同讨论佛法。

“南方道友不偏枯,到里许人皆具备”进一步赞美汤亨老居士的包容和平衡,他的教化使周围的人受益匪浅。“直教塞口并咽喉,消息出门无不是”则强调他的教诲深入人心,不仅影响言语表达,更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对汤亨老居士的描绘,传达了佛教修行中无私、平等和普度众生的精神,以及修行者对高深佛法境界的向往。

收录诗词(1078)

释印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一一五~一一六九),俗姓余。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 号:普庵
  • 籍贯:袁州宜春(今属江西)

相关古诗词

与参徒辨事

仲元亨老,慇勤圆净。此中大事,雪曲高歌。

骑白牛儿,漫空唱唱啰。这家也舂米,那畔争打禾。

且道乘谁力,天真大老婆。

近日南方诸道友,斩钉截铁自降魔。

运水搬柴无不是,神通妙用显摩诃。

一人办力诸天供,一会修来争奈何。

移根拔树非邪作,翻有为无万事和。

楼阁忽然横碧汉,人人功德无空过。

香积味凭知道者,须教不少亦非多。

个里不消重委嘱,分明只是这弥陀。

形式: 古风

与廖维高

精通三教越禅机,语默同风和者希。

匝地周天居士眼,元来只在一毫釐。

形式: 七言绝句

大众仰观

多身一体少人知,不体无空自执迷。

除非妙达斯三昧,个里圆观始不疑。

形式: 七言绝句

大圆智镜

普庵非相亦非名,达本忘情不见人。

孤月全收无意识,桂轮独耀绝纤尘。

三祇一念汤消雪,万行须臾火烁冰。

到此何劳声色问,共君本自镜圆明。

若将铜器作天真,背黑面青赚学人。

本性如空含万物,妙明寂照岂容尘。

山河石壁三春雾,空色全彰六月冰。

智自圆明非我所,不拘日月定光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