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相逢道人漆双瞳,衣衫零落迎秋风。
甘将百骸作泥土,冷笑万事如展蓬。
当今祖道薄如纸,瓦缶雷鸣闹人耳。
正音却作一线悬,两手枕胸泪如洗。
行行不惜两茎眉,魔宫虎穴俱探窥。
山穷桥断始得路,伎俩尽时方见伊。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愚所作的《送鄱阳复道者》,诗人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位道者的形象。首句“相逢道人漆双瞳”,通过描绘道人深邃的眼睛,暗示其内心的洞察力和超然气质。接着,“衣衫零落迎秋风”描绘了道人简朴的生活状态,即使在秋风中也无畏无惧。
“甘将百骸作泥土,冷笑万事如展蓬”表达了道人对世俗的淡泊和对世间纷扰的不屑一顾,他愿意将自己看作泥土,视万事如浮云。诗人批评了当下的世风日下,用“当今祖道薄如纸,瓦缶雷鸣闹人耳”比喻道德沦丧,人们追求的只是表面的喧嚣。
“正音却作一线悬,两手枕胸泪如洗”揭示了道者对于正直声音被忽视,社会风气败坏的悲痛,他感到无奈和哀伤。然而,道者并未放弃,反而“行行不惜两茎眉,魔宫虎穴俱探窥”,表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决心深入险境寻求真理。
最后两句“山穷桥断始得路,伎俩尽时方见伊”,意味着只有在困境中,道者的真谛才会显现,他的智慧和勇气才得以展现。整首诗通过送别道者,寓言式地传达出对坚守道义、追求真理的赞美与敬仰。
不详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等是垂慈,初无门户。
璞玉既分兮可观,梵仪顿举兮难睹。
凌霄峰顶看云人,普化堂中第一祖。
百卷非文字,精探海藏深。
老胡三寸舌,镜主几生心。
力破尘劳网,能销旷劫金。
归原何所似,花底啭灵禽。
赵州八十方行脚,虚堂八十再住山。
别有一机恢佛租,九重城里动龙颜。
野犴鸣,狮子吼。丧尽生涯,不容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