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学道》由宋代诗人毛珝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学道之途的独特见解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
首联“学道先须学忍贫,缊袍蔬食当华珍”,开篇即点明了学道的起点,强调了在追求精神境界的过程中,物质的贫乏不应成为障碍,简朴的生活反而能让人更加专注于内心的修为,将朴素的衣物和食物视作珍贵的财富,体现了对物质的淡泊态度。
颔联“抠衣所欠参前辈,开卷犹欣见古人”,进一步阐述了学习之道,不仅在于向先贤前辈求教,更在于通过阅读古人的著作,汲取智慧的营养。这里“抠衣”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谦逊求知的态度,“所欠”则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前辈的尊敬。同时,诗人对于阅读古人的作品感到欣喜,表明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颈联“暗坐雨窗心似月,冷眠雪屋气如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内心的宁静比作明亮的月亮,即使在风雨中也能保持清明;将冬日寒冷中的睡眠比作春天的气息,暗示了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希望。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坚韧与乐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尾联“向来酷意耽吟事,今亦相忘越与秦”,总结了诗人过去对吟诵诗歌的痴迷,而现在却能超越时空的限制,将过去的酷爱融入到更广阔的视野中,表达了诗人对学道过程中的自我超越和心灵解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学道过程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精神追求的执着与对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