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时漕大卿淮西检法(其二)

越山辉映绣衣鲜,屈指重来是几年。

濡辔按行方易地,追锋趣召已朝天。

步趋接武星辰上,献纳依光日月边。

到得中流须砥柱,功名事业要双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越过山岭,绣衣闪耀着光芒,算算已经过去了多少年。
骑马走过的地方不断变换,追赶目标如同朝见天庭。
步伐紧随星辰,献策犹如靠近日月,
在江河中心,我将成为中流砥柱,追求功名与事业两全其美。

注释

越:越过。
山辉映:山岭上的光辉映照。
绣衣鲜:华丽的绣衣。
屈指:扳着手指计算。
重来:再次回来。
是:是。
几年:多年。
濡辔:湿润的马缰。
按行:行走。
易地:变换地方。
追锋:追赶目标。
趣召:被召唤。
已:已经。
朝天:朝向天空,比喻天庭。
步趋接武:步伐跟随。
星辰上:星辰之上。
献纳:进献和贡献。
依光:靠近光芒。
日月边:太阳和月亮旁边。
中流:江河中心。
须:必须。
砥柱:中流砥柱,比喻坚定的支撑力量。
功名事业:功名和事业。
要:需要。
双全:两方面都得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时漕大卿前往淮西检法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友人的期许和勉励。首句"越山辉映绣衣鲜"以鲜艳的官服映照山色,显出大卿出行的威仪。"屈指重来是几年"暗示了时间的流转,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再度任职的感慨。

"濡辔按行方易地"描绘了友人骑马出行,更换了新的任职区域,显示出他的勤勉和职责的变迁。"追锋趣召已朝天"则象征着朝廷的重视和友人迅速响应的忠诚。"步趋接武星辰上,献纳依光日月边"运用星辰和日月的意象,赞美友人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对国家的贡献。

最后两句"到得中流须砥柱,功名事业要双全"寄寓深意,希望友人能在关键时刻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不仅在仕途上建功立业,也兼顾个人的道德修养,实现内外兼修的完美人生。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富有激励和祝福之意。

收录诗词(36)

崔与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正之,谥清献,原籍宁都白鹿营(今江西省宁都县黄石镇营底村),幼年随父移居广东增城,《中国人名大辞典》载其增城(中新坑背崔屋村)人。绍熙四年(1193)进士。授浔州司法参军,调淮西提刑司检法官,特授广西提点刑狱。嘉定中,权发遣扬州事、主管淮东安抚司公事,知成都府兼本路安抚使。端平元年(1234),授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二年,除参知政事。三年,拜右承相兼枢密使。嘉熙三年以观文殿大学士奉祠。著有《崔清献公集》

  • 字:正子
  • 号:菊坡
  • 籍贯:故《宋史》载其广州
  • 生卒年:1158~1239

相关古诗词

送范漕赴召(其一)

汲古千寻绠,通今八面窗。

相逢俱气许,未语已心降。

分镇中边蜀,归途内外江。

禁城风雨夜,应念鹿门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江]韵

送范漕赴召(其二)

棋于观局易,药到处方难。

休戚君眉睫,安危我肺肝。

别来年事晚,病起面华寒。

东望彊人意,天风送健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送聂侍郎子述(其二)

吴蜀相通一水长,闻公西土意差彊。

人谋合处天心顺,民力宽时国势张。

参井光芒摇戟纛,关河事业耀旂常。

雪山自是西人重,赤舄归来早趣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聂侍郎子述(其一)

碧幢红旆白貂裘,去踏西风万里秋。

要得处方医坏證,便须投矢负全筹。

百年机会真难遇,一线光阴更易流。

早办出师诸葛表,祁山斜谷郁绸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