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端溪尉张达城挈家南归

年时萧寺雪初晴,闻道君来眼倍明。

送别又看秋欲去,论交还感盖初倾。

帆张须水秋潮涨,路入铅山晚翠横。

快向端溪从吏隐,归来稳步上蓬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当年冬日寺庙雪初停,听说你要来,我眼前更加明亮。
送别之际又见秋意将尽,回忆往昔友情如盖初倾。
扬帆出行需趁秋潮上涨,傍晚进入铅山,满目翠色横展。
赶紧去端溪追随官吏归隐,回来时脚步稳健,直奔仙境般的蓬瀛洲。

注释

年时:当年。
萧寺:寂静的寺庙。
雪初晴:刚下过雪天气放晴。
闻道:听说。
君:你。
送别:离别。
秋欲去:秋天将要离去。
论交:交往,友情。
盖初倾:如盖子初开,比喻友情深厚。
帆张:扬帆。
须水:需要水。
秋潮涨:秋季涨潮。
路入:进入道路。
铅山:地名,铅山县。
晚翠:傍晚的翠绿景色。
快向:赶紧前往。
端溪:地名,端溪(砚台产地)。
吏隐:做官却选择隐居。
稳步:稳健的步伐。
上蓬瀛:登上蓬瀛洲,象征仙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准备离开某地,返回家乡的场景。开篇“年时萧寺雪初晴”设置了一个清新脱俗的冬日景象,通过“闻道君来眼倍明”表达了对友人的期待与重视。在送别离合的氛围中,“秋欲去”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分别的愁绪,而“论交还感盖初倾”则展现了深厚的情谊。

在接下来的行文中,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进一步渲染离别之情。帆船张起,水面上秋潮涌动,路经铅山时,晚霞横亘,营造了一种离去的壮阔与孤独感。

最后,“快向端溪从吏隐”表明官员急于返回自己的职责之地,而“归来稳步上蓬瀛”则描绘了归途中平和的心态及对自然景致的细腻观察,透露出一种归隐田园、安享晚年的意境。

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精妙描摹,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向往平静生活的情怀。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溯流入栅江

久客心肠怯溯洄,不堪官事紧相催。

踏霜人去繵风吼,冲浪舟行岸冻开。

雪尽野梅红剪腊,春回溪水绿生苔。

穷愁好逐残年尽,三日元正与泰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哭韩积中二首(其二)

多能倾相府,高义著房州。

脱略通侯贵,追随逐客游。

敢论当世比,曾向古人求。

怊怅今楼护,黄泉已再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哭韩积中二首(其一)

命矣穷张籍,归哉病长卿。

焦湖家自远,畏日我同行。

想像分携处,依稀謦欬声。

仙踪向西路,回首泪纵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夏日归自宝林二首(其二)

远岫升初日,长林霭曙烟。

峰回遥见塔,溪转静鸣泉。

竹箨新披锦,茅花欲擘绵。

清和多美荫,归路得蹁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