忝官引

天下昔无事,僻居养愚钝。

山野性所安,熙然自全顺。

忽逢暴兵起,闾巷见军阵。

将家瀛海滨,自弃同刍粪。

往在乾元初,圣人启休运。

公车诣魏阙,天子垂清问。

敢诵王者箴,亦献当时论。

朝廷爱方直,明主嘉忠信。

屡授不次官,曾与专征印。

兵家未曾学,荣利非所徇。

偶得凶丑降,功劳愧方寸。

尔来将四岁,惭耻言可尽。

请取冤者辞,为吾忝官引。

冤辞何者苦,万邑馀灰烬。

冤辞何者悲,生人尽锋刃。

冤辞何者甚,力役遇劳困。

冤辞何者深,孤弱亦哀恨。

无谋救冤者,禄位安可近。

而可爱轩裳,其心又干进。

此言非所戒,此言敢贻训。

实欲辞无能,归耕守吾分。

形式: 古风

翻译

天下曾经很安宁,我隐居修养性情愚钝。
山野生活是我心所安,和乐融融自然顺应天命。
忽然间战乱兴起,街头巷尾军队布阵。
我这武将之家在海边,自觉卑微如草芥粪土。
回想乾元初年时,圣上开启休养生息之运。
我乘公车到朝廷,天子亲自垂询关怀。
斗胆诵读王者劝诫,也献上时政见解。
朝廷珍视正直之人,英明君主赞赏忠诚守信。
多次被授予破格官职,也曾掌管专征之权印。
从未学过兵法,对功名利禄不热衷。
偶然使凶顽归降,却对这功劳感到内心有愧。
至今已将近四年,羞愧难当言语难以尽述。
请听受冤屈者的诉说,作为我愧对官职的引咎。
冤屈者何其痛苦,万座城池化为灰烬。
冤屈者何其悲伤,百姓皆遭刀兵之害。
冤屈者何其严重,劳役重负苦不堪言。
冤屈者何其深切,孤儿寡母同声哀叹。
无计挽救冤屈者,高官厚禄怎可安然享受。
而贪恋高官显位,这样的心思又谋求晋升。
这些话非警告他人,而是敢于以此自诫。
实则是想说自己无能,愿归田耕作守住本分。

注释

天下:指国家。
昔:过去。
僻居:隐居在偏僻的地方。
愚钝:形容自己不聪明。
山野:山区田野,代指乡村。
性所安:符合我的性情和喜好。
熙然:和乐的样子。
全顺:完全顺应自然或命运。
忽逢:突然遇到。
暴兵:指突然爆发的战争。
闾巷:街巷,代指民间。
军阵:军队的阵列。
将家:武将之家,指自己出身。
瀛海:大海,泛指边远之地。
自弃:自我贬低,看轻自己。
刍粪:草料和粪土,比喻低贱。
乾元:唐肃宗年号,这里代指某一时期。
圣人:指皇帝。
启:开始。
休运:好的国运。
公车:古代官府的车辆,这里指乘坐公车入京。
魏阙:古代宫门上的巍峨建筑,代指朝廷。
天子:皇帝。
垂清问:亲自垂询,表示关怀。
王者箴:给帝王的规劝之言。
当时论:关于时政的议论。
朝廷:指中央政府。
爱:珍视。
方直:正直的人。
明主:贤明的君主。
嘉:赞许。
不次官:破格提拔的官职。
专征印:专征之权的印信,象征军事大权。
兵家:军事学派,这里指兵法。
未曾学:没有学习过。
荣利:荣耀和利益。
徇:追求。
凶丑:凶恶的敌人。
降:投降。
功劳:战功。
愧:感到愧疚。
方寸:内心。
尔来:从那时以来。
将四岁:将近四年。
惭耻:羞愧和耻辱。
冤者辞:受冤屈者的陈述。
忝官:愧对官职,自谦之词。
万邑:众多的城邑。
馀灰烬:剩下的只有灰烬,形容破坏严重。
生人:活着的人们。
锋刃:刀剑的尖端,代指战争的伤害。
力役:劳役,强制性的劳动。
遇劳困:遭受劳累困苦。
孤弱:孤儿寡母,弱势群体。
哀恨:悲哀和怨恨。
无谋:没有办法。
救冤者:拯救受冤屈的人。
禄位:俸禄和官位。
安可近:怎能安心享受。
而:然而。
爱轩裳:喜爱高官显贵。
干进:谋求晋升。
非所戒:不是用来警告别人的。
贻训:留下的教训,自警。
实欲:实际上想要。
辞无能:推辞说自己无能。
归耕:回归田园耕作。
守吾分:守住自己的本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动荡时世中保持个人操守的士人内心世界。起初,诗人描述自己远离世俗纷争,选择隐居山野,以平和的心态养育自己的愚钝本性。然而,突然间战乱爆发,军阵遍布,诗人的家园也被迫迁移到海滨。在乾元年间,圣明君主开启了一个新时代,诗人因其直言不讳的品格而受到朝廷的赏识和重用,被授予重要官职,参与军事征伐。虽然身处兵家,但诗人本无意于此,只是偶然获得战功。

在接下来的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冤狱深切的同情和怜悯之情。他们认为冤狱之苦、悲、甚、深,是无法言说的痛苦,生者皆陷锋刃之间,无力解救这些不幸者,只能安守自己的本分。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那些仍旧贪恋权位、心怀进取的官员的批评。他们的言论并非警诫,而是直言不讳的教诲。实际上,诗人自己也希望辞去无能为力的官职,回归田园,守护自己的本分。

这首诗通过对个人处境与时代变迁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个人操守、国家治理以及社会正义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00)

元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文学家。聱叟。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大历七年(772)入朝,同年卒于长安

  • 字:次山
  • 号:漫叟
  • 籍贯:河南鲁山
  • 生卒年:719~772年

相关古诗词

招孟武昌

风霜枯万物,退谷如春时。

穷冬涸江海,杯湖澄清漪。

湖尽到谷口,单船近阶墀。

湖中更何好,坐见大江水。

欹石为水涯,半山在湖里。

谷口更何好,绝壑流寒泉。

松桂荫茅舍,白云生坐边。

武昌不干进,武昌人不厌。

退谷正可游,杯湖任来泛。

湖上有水鸟,见人不飞鸣。

谷口有山兽,往往随人行。

莫将车马来,令我鸟兽惊。

形式: 古风

招陶别驾家阳华作

海内厌兵革,骚骚十二年。

阳华洞中人,似不知乱焉。

谁能家此地,终老可自全。

草堂背岩洞,几峰轩户前。

清渠匝庭堂,出门仍灌田。

半崖盘石径,高亭临极巅。

引望见何处,迤逶陇北川。

杉松几万株,苍苍满前山。

岩高瞹华阳,飞溜何潺潺。

洞深迷远近,但觉多洄渊。

昼游兴未尽,日暮不欲眠。

探烛饮洞中,醉昏漱寒泉。

始知天下心,耽爱各有偏。

陶家世高逸,公忍不独然。

无或毕婚嫁,竟为俗务牵。

形式: 古风

说洄溪招退者

长松亭亭满四山,山间乳窦流清泉。

洄溪正在此山里,乳水松膏常灌田。

松膏乳水田肥良,稻苗如蒲米粒长。

糜色如珈玉液酒,酒熟犹闻松节香。

溪边老翁年几许,长男头白孙嫁女。

问言只食松田米,无药无方向人语。

浯溪石下多泉源,盛暑大寒冬大温。

屠苏宜在水中石,洄溪一曲自当门。

吾今欲作洄溪翁,谁能住我舍西东。

勿惮山深与地僻,罗浮尚有葛仙翁。

形式: 古风

送孟校书往南海

吾闻近南海,乃是魑魅乡。

忽见孟夫子,欢然游此方。

忽喜海风来,海帆又欲张。

漂漂随所去,不念归路长。

君有失母儿,爱之似阿阳。

始解随人行,不欲离君傍。

相劝早旋归,此言慎勿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