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孟校书往南海

吾闻近南海,乃是魑魅乡。

忽见孟夫子,欢然游此方。

忽喜海风来,海帆又欲张。

漂漂随所去,不念归路长。

君有失母儿,爱之似阿阳。

始解随人行,不欲离君傍。

相劝早旋归,此言慎勿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我听说靠近南海的地方,是个充满魑魅妖怪的区域。
忽然遇见了孟先生,他愉快地在这片土地上游历。
忽然喜欢上海风的吹拂,船帆似乎又准备展开。
随波逐流,无论到哪里都无所谓,不考虑归途的遥远。
您有个失去母亲的孩子,您疼爱他就像阿阳一样。
他刚开始学会跟随人行走,不愿离开您的身旁。
我劝您早日返回,这句话请千万牢记不忘。

注释

吾闻:我听说。
近南海:接近南海。
魑魅乡:妖怪出没的地方。
孟夫子:指孟先生,夫子是对有学问之人的尊称。
欢然:愉快地。
游此方:在此地游历。
忽喜:忽然喜欢。
海风来:海风的吹拂。
海帆:船帆。
漂漂:随波逐流的样子。
不念:不考虑。
归路长:回家路途遥远。
失母儿:失去母亲的孩子。
爱之似阿阳:像疼爱阿阳一样疼爱他,阿阳可能是比喻疼爱的对象。
始解:开始懂得。
随人行:跟着人走。
不欲离君傍:不愿意离开您的身边。
相劝:劝告。
早旋归:早点回去。
慎勿忘:千万不要忘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诗人通过对话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于孟夫子的仰慕之情和向往之心。"吾闻近南海,乃是魑魅乡"一句,以神秘古怪的南海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而"忽见孟夫子,欢然游此方"则表达了诗人对孟子的崇敬和向往,他渴望在精神上与孟子相遇。

"忽喜海风来,海帆又欲张"一句,海风的到来象征着自由和解放,而"漂漂随所去,不念归路长"则更深化了这种追求自由的心态。诗人不仅向往精神上的自由飞翔,而且对物质世界的束缚视若罔闻。

然而,诗人的这份超然并非完全脱离现实。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提及"君有失母儿,爱之似阿阳"和"始解随人行,不欲离君傍",表现了对亲情的留恋和不舍。这种矛盾正体现了古代士人的复杂心理,他们既追求精神上的超脱,又难以割舍人世间的情感纽带。

最后,诗人通过"相劝早旋归,此言慎勿忘"一句,提醒对方要记得归根,即便是精神上的自由飞翔,也不能忘记现实中的责任和担当。整首诗在轻松自如中蕴含着深邃的哲理,是对人生境遇的一种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100)

元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文学家。聱叟。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大历七年(772)入朝,同年卒于长安

  • 字:次山
  • 号:漫叟
  • 籍贯:河南鲁山
  • 生卒年:719~772年

相关古诗词

宴湖上亭作

广亭盖小湖,湖亭实清旷。

轩窗幽水石,怪异尤难状。

石尊能寒酒,寒水宜初涨。

岸曲坐客稀,杯浮上摇漾。

远水入帘幕,淅沥吹酒舫。

欲去未回时,飘飘正堪望。

酣兴思共醉,促酒更相向。

舫去若惊凫,溶瀛满湖浪。

朝来暮忘返,暮归独惆怅。

谁肯爱林泉,从吾老湖上。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恶圆之士歌

宁方为皂,不圆为卿。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窊尊诗

巉巉小山石,数峰对窊亭。

窊石堪为樽,状类不可名。

巡回数尺间,如见小蓬瀛。

尊中酒初涨,始有岛屿生。

岂无日观峰,直下临沧溟。

爱之不觉醉,醉卧还自醒。

醒醉在尊畔,始为吾性情。

若以形胜论,坐隅临郡城。

平湖近阶砌,近山复青青。

异木几十株,林条冒檐楹。

盘根满石上,皆作龙蛇形。

酒堂贮酿器,户牖皆罂瓶。

此尊可常满,谁是陶渊明。

形式: 古风

贼退示官吏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今彼徵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