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筇竹枝弯屐齿摇,登临身觉在烟霄。
千峰险似三川峡,一水深如八月潮。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景象。"筇竹枝弯屐齿摇",筇竹即筱竹,这里用来形容竹子的细长和柔软,"枝弯屐齿摇"则是形容竹子在风中摇曳的样子,给人以生动之感。"登临身觉在烟霄",诗人站在高处,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缥缈的云雾之中,这里通过对比手法,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所站之地的高峻与壮丽。
"千峰险似三川峡",这里的"千峰"形容山峰之多,"险似三川峡"则是将眼前的山势比喻为著名的三川峡,以此来强调山势的险峻。"一水深如八月潮",诗人通过对水的深度与八月时节的潮汐相比较,形容水之深邃。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将郴江碧虚亭周围的自然景观描绘得淋漓尽致。通过对竹、山、水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与深厚情感。
不详
舒城(今属安徽)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北宋末前后在世。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榜名美成),做过钱塘幕官,自户部郎官责知巢县,宋徽宗宣和中任郴州知州。南宋建炎初,(公元1127年)以中奉大夫知袁州。致仕后定居宜春。初至,讼牒颇繁,乃大书“依本分”三字,印榜四城墙壁。郡民化之,谤四厅为无讼堂
朝辞湘楚暮山东,今在蓬莱第几峰。
可笑时人空扰扰,武昌山下问骡踪。
万萼千枝二月春,只愁风雨便成尘。
不知谁撷香英去,自有寻芳拾翠人。
朔月盈亏已可疑,随泉上下更难知。
钱塘江在吴山外,谁见来时与落时。
数叶荷衣一短藜,春波亭上倚斜晖。
无人会得诗中画,凭尽阑干又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