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口义成

庄列源流本一宗,微言妙趣不妨同。

但知绝迹无行地,岂羡轻身可御风。

二义乖违刘绝识,八篇参校湛何功。

就中细细为分别,具眼应须许此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林希逸所作,名为《列子口义成》。诗中探讨了庄子与列子思想的渊源与共通之处,以及在理解这些哲学家的学说时可能遇到的分歧与挑战。

首句“庄列源流本一宗”,指出庄子和列子的思想源头是相通的,暗示两者在哲学体系上有着深厚的联系。接着,“微言妙趣不妨同”强调了他们思想中的微妙之处和精妙之处是可以相互参照的,体现了对两位哲学家思想的尊重与欣赏。

“但知绝迹无行地,岂羡轻身可御风”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表达了对追求精神自由和超越物质束缚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对现实世界中行为规范的超越,即追求心灵的纯净与自由。

“二义乖违刘绝识,八篇参校湛何功”则进一步深入探讨了在解读两位哲学家作品时可能遇到的困惑与挑战。这里提到的“二义乖违”可能是指在理解庄子与列子的某些观点时存在的差异或矛盾,而“刘绝识”可能是对某位学者或读者在面对这些差异时的困惑表示同情或理解。“八篇参校湛何功”则可能是在比较分析庄子的八篇著作时,探讨了如何通过深入研究来揭示其深意与价值。

最后,“就中细细为分别,具眼应须许此翁”表达了对深入理解庄子与列子思想的渴望,并认为只有具备深刻洞察力的人才能真正领略其中的奥秘。这既是对读者的一种鼓励,也是对自身追求哲学智慧的自我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对庄子与列子哲学思想的深刻理解和欣赏,也反映了作者在探索和解释古代哲学时所面临的复杂性和挑战。

收录诗词(809)

林希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重修考工记口义

千金求得自河间,此记尤奇似五官。

文苦聱牙精识少,物穷纤悉辨名难。

牙围以后图方见,口义于今缺不完。

师说幸然无失坠,书成只恨鬓凋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读关尹子

青牛车后抱关翁,师已西游道却东。

著论九篇今独在,命名一字古无同。

不知身老传谁氏,可爱文奇似考工。

博大真人庄所敬,寥寥千载想宗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题新稿

少日无端苦学诗,倚楼面壁总成痴。

断无子美惊人语,差似尧夫遣兴时。

最上宗风埋没久,新来家数见闻知。

吾生恐被师传误,自比灵云更不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至学

至学玄谈理最微,负门粗细有谁知。

蛇生弓影心颠倒,马龁萁声梦转移。

须信风幡元不动,能如水镜却无疵。

咸经四字分明训,截断憧憧未感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