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春亭(其一)

一丈宽锄地,三重密盖茅。

分封鸥鹭境,拾翠芰荷坳。

正尔宾中主,居然国外郊。

老来俱倒置,营圃不营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肴]韵

翻译

一丈宽的锄头在耕种,三层密集的茅草覆盖。
划分出鸥鹭栖息的区域,捡拾菱角荷叶的洼地。
正当主人在宴席中,竟然身处郊野之外。
年老后一切都颠倒了,打理园子却不筑鸟巢。

注释

一丈宽:形容锄头宽度很大。
锄地:农耕活动。
三重密盖茅:三层紧密的茅草屋顶。
分封:划分区域。
鸥鹭境:鸥鹭的栖息地。
拾翠:采摘翠绿的植物。
芰荷坳:长有菱角和荷花的低洼地。
正尔:正当。
宾中主:宴席中的主人。
居然:竟然。
国外郊:郊外的野外。
老来:年老时。
俱倒置:一切都颠倒。
营圃:打理园子。
不营巢:不建造鸟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宁静的田园风光,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退隐山林、享受田园生活的情趣。

“一丈宽锄地,三重密盖茅。”这里形象地展示了农业劳动的场景,一丈宽的地被深耕细作,而“三重密盖茅”则是为了保护土壤不受侵害。这样的描述既表现出诗人对农事的熟知,也体现了一种勤勉和珍爱自然的心态。

接着,“分封鸥鹭境,拾翠芰荷坳。”诗人将自然景物的人格化处理,以“分封”二字形容鸟儿占据了自己的领地,而“拾翠芰荷坳”则是对水边风光的细腻描绘,这些生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幅和谐共生的自然图景。

“正尔宾中主,居然国外郊。”诗人通过自比为“宾中主”,表达了自己作为客人的身份,同时“居然国外郊”则是对远离尘嚣、隐逸于自然之中的生活状态的写照。这里,“国外郊”不仅指物理意义上的边远地区,更蕴含着诗人心灵深处的宁静与超脱。

最后,“老来俱倒置,营圃不营巢。”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待年华老去时光态度的豁达。尽管身体可能会衰弱,但内心依旧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投入,而“营圃”则是对自己生活空间的精心打造,反观“不营巢”,则透露出诗人对于物质欲望的淡泊。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田园生活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一种超然于世俗之上的精神境界,以及对自然和谐共生态度的向往。

收录诗词(359)

朱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欲)。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欲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

  • 号:潜山居士
  • 籍贯:省事老
  • 生卒年:1097—1167

相关古诗词

告春亭(其二)

竟日成清坐,因行或抚松。

墙阴连曲浪,木杪涌奇峰。

要路看公等,闲乡属我侬。

未春花已尽,春到若为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告春亭(其三)

自断身将隐,无嫌论少卑。

江湖双桂楫,天地一茅茨。

溪篆行蝌蚪,林妆啭画眉。

悠悠昏复昼,聊尔给其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园中示客

风急梳松堕碧钗,雨多及榻长青苔。

趁虚阿段阿稽去,挟册宗文宗武来。

不用张罗知寂寞,恐妨飞鸟乐徘徊。

侵寻老矣成何事,一日华严一卷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园中即事

出山道士在家僧,晚诵儒书早佛经。

灰尽此心犹木偶,扫除往事送刍灵。

花边过客蜂旁午,溪上良时鹭适丁。

一到菊坡分品目,玉盘盂可次金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