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同次明履仁治平寺纳凉(其三)

寂寂云堂车马稀,阴阴灌木暑光微。

竹根雨过蛙争吠,松下日斜僧未归。

每见青山羞世网,欲临流水置柴扉。

紫薇胜槩吾能领,只恐时情与愿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午后,诗人于寺庙中纳凉所见所感的宁静景象。首联“寂寂云堂车马稀,阴阴灌木暑光微”以“寂寂”和“稀”描绘出云堂的清静,车马的稀少,以及灌木丛中暑气微弱的夏日午后景象。接着,“竹根雨过蛙争吠,松下日斜僧未归”两句,通过雨后竹林中蛙声此起彼伏,以及夕阳西下,僧人尚未归来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时间的流逝。

“每见青山羞世网,欲临流水置柴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世俗束缚的厌倦,希望能在山水之间,远离尘嚣,过上隐居的生活。“紫薇胜槩吾能领,只恐时情与愿违”则点明了诗人虽然能够领略紫薇花盛开的美景,但又担心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难以实现自己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东禅寺与蔡九逵同赋

何处晚凉多,溪堂夜来雨。

乔然两青杉,繁阴遽如许。

山僧候岩扉,喜听松间履。

为破明月团,自汲寒泉煮。

形式: 古风

秋兴(其二)

清秋早晚自江东,摇落河山日夜风。

白马去从天竺国,铜驼谁问洛阳宫。

九朝文物于今盛,万里车书自古同。

憔悴嵇生无复事,只留双目送飞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秋兴(其三)

江上芙蓉玉露零,秋风乍起阖闾城。

白龙终见沙虫困,黄鹊何时羽翼成。

四海秪今怀德化,诸公须用荅升平。

苍梧万里云千叠,日暮空怀帝子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郊台寓目

徙倚郊台酒半醺,千年陈迹草纷纷。

风烟又与行春别,秀色平将宝积分。

水落平湖洲乱吐,天垂四野日初曛。

春山何似秋山好,红叶青松锁白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