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诃衍

萧索大漠风,解割不解吹。

六月大夏日,解热不解凉。

惭愧道人心,解露不解藏。

的立万矢聚,水渍石易伤。

人生不如石,况复重忙忙。

悲欢皆损性,静躁同一狂。

丈夫当有志,悲道不悲世。

只此悲道心,靡然见罢敝。

丈夫当有识,欣道不欣食。

只此欣道心,悠然被驱役。

智者路多穷,愚人幸不识。

去年芜湖月,今年起相忆。

忆君一寄君,君癖我更癖。

何当共黾勉,挽以千牛力。

蒿枝三寸曲,松根百尺直。

秋风才一吹,各自理颜色。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寄诃衍》由明代诗人释今无创作,通过对比自然现象与人生哲理,表达了深刻的人生思考和情感寄托。

首句“萧索大漠风,解割不解吹”,描绘了大漠中孤独、寂寥的景象,风虽能切割万物,却无法吹散这片荒凉。接着“六月大夏日,解热不解凉”进一步强调了自然之力的局限,夏日酷热,风只能带来短暂的凉爽,却不能彻底消除炎热。这种对比暗示了人生的困境与挑战,即便有力量去改变某些方面,却难以解决根本问题。

“惭愧道人心,解露不解藏”则将视角转向人类内心,指出人们内心的复杂与矛盾,既渴望显露真我,又担心被误解或伤害。这反映了人在社会中的复杂处境,以及对自我表达的犹豫与挣扎。

“的立万矢聚,水渍石易伤”通过箭矢与水滴的比喻,形象地展示了力量与脆弱之间的冲突。箭矢虽锐利,却容易被水滴侵蚀;同样,强大的力量也可能在不经意间受到伤害。这象征着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挫折与磨难。

“人生不如石,况复重忙忙”将人生比作石头,强调了生命在时间长河中的渺小与短暂,同时指出生活的忙碌往往让人忽视了生命的真实意义。

接下来的段落探讨了悲欢、静躁、智愚等人生议题,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智慧的重要性。诗人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理解并接受生活的复杂性,而非盲目追求外在的成功或快乐。

最后,“智者路多穷,愚人幸不识”表达了对智慧与无知的辩证看法,指出真正的智慧往往伴随着更多的探索与挑战,而无知的人或许因缺乏深度思考而感到轻松。诗人通过这一对比,鼓励读者追求内在的智慧与理解。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引子,深入探讨了人生的各种体验与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和对智慧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比、比喻和象征手法,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文本,留给读者丰富的思考空间。

收录诗词(1303)

释今无(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唁知即

搆屋须良材,楚僧领此役。

不畏北风寒,不避豺虎食。

披蓁陟崇阿,两足罗荆棘。

得木放中流,倏忽天宇黑。

陈桥既易王,各郡未捧檄。

盗贼变路人,草木皆锋镝。

一衲百结馀,竟与貂裘敌。

四逢狄梁公,褫夺遭辟易。

蚊虻咋肌肤,风涛啮指骨。

辛苦两月来,生死换得失。

依稀尾生信,髣髴盲龟值。

将军略地来,川陆皆罗织。

不必问珠玑,粗岂遗木殖。

嗟哉竟徒劳,抱病空叹惜。

形式: 古风

清明

西南天一方,风沙惨日色。

欲陟彼高处,支离自不力。

满道飞纸钱,我且将安适。

塞上小儿女,哭声一何极。

哭声不可闻,哭辞人不识。

抱书上床眠,眠去省太息。

形式: 古风

一鸟投深林,千群竞相逐。

始知鸟雀心,亦不事孤独。

朝引出郊原,暮引归空谷。

秋叫秋霜寒,春鸣春草绿。

谁云乞野人,一块果天福。

谁嗟白额鱼,却为豫且辱。

荣辱宁几何,一身苦不足。

但食沙边鱼,莫啄田中粟。

粟本人所争,争心起倾覆。

一旦布网罗,却同鱼与肉。

形式: 古风

送王伯子还宁晋

我昔张帆游琼海,天荒地老愁心改。

木客红唇啸益悲,鲛人泪眼珠难采。

连石日沉天地昏,妖氛瘴雾如飞尘。

此身已作仲文树,无复生意当青春。

斯时得交王大令,飘飘仙气更氤氲。

琴声不特吏难欺,还将大略息疮痍。

不种河阳满县花,笔端富丽自豪华。

赠予墨滓过一斗,身虽圭组志烟霞。

如今北归朝绛阙,留连惜别珠江月。

珠江月色清尤寒,征帆关切到征鞍。

太行秋声井陉里,昔时惯入乞人耳。

送君不怨道路长,至今能梦滹沱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