唁知即

搆屋须良材,楚僧领此役。

不畏北风寒,不避豺虎食。

披蓁陟崇阿,两足罗荆棘。

得木放中流,倏忽天宇黑。

陈桥既易王,各郡未捧檄。

盗贼变路人,草木皆锋镝。

一衲百结馀,竟与貂裘敌。

四逢狄梁公,褫夺遭辟易。

蚊虻咋肌肤,风涛啮指骨。

辛苦两月来,生死换得失。

依稀尾生信,髣髴盲龟值。

将军略地来,川陆皆罗织。

不必问珠玑,粗岂遗木殖。

嗟哉竟徒劳,抱病空叹惜。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楚僧在艰苦环境中为建造房屋而获取木材的过程,以及他所经历的种种困难和挑战。诗中充满了对楚僧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

首句“搆屋须良材,楚僧领此役”,点明主题,说明建造房屋需要优质木材,而楚僧负责这项任务。接下来,“不畏北风寒,不避豺虎食”两句,展现了楚僧面对恶劣环境时的勇敢与无畏,他不惧严寒,也不怕野兽的威胁。

“披蓁陟崇阿,两足罗荆棘”描述了楚僧在艰难的山路上跋涉,荆棘丛生,但他依然坚持前行。接着,“得木放中流,倏忽天宇黑”则表现了楚僧在河流中取得木材后,天空突然变得漆黑,暗示了夜晚的来临或某种不祥之兆。

“陈桥既易王,各郡未捧檄”可能暗喻了历史上的某个事件,如陈桥兵变,但这里的“易王”和“捧檄”具体指向不明,可能是象征性的表达,强调了权力更迭和社会变革。

“盗贼变路人,草木皆锋镝”描绘了社会动荡,盗贼横行,连路边的草木都成了危险的象征,形象地展示了当时社会的不稳定和危险。

“一衲百结馀,竟与貂裘敌”通过对比僧人的破旧袈裟与贵族的貂皮大衣,突出了楚僧生活的简朴与坚韧。

“四逢狄梁公,褫夺遭辟易”可能是指楚僧在四处寻找木材的过程中,遇到了权贵的阻挠或剥夺,被迫退缩。

“蚊虻咋肌肤,风涛啮指骨”进一步描绘了楚僧在寻找木材过程中的艰辛,无论是昆虫叮咬还是自然界的风暴,都给他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辛苦两月来,生死换得失”总结了楚僧两个月的努力,虽然付出了巨大的辛劳,但最终是否有所收获并未明确说明,留下了一丝悬念。

“依稀尾生信,髣髴盲龟值”引用了两个典故,尾生守信的故事和盲龟遇值的比喻,表达了对楚僧坚守信念和等待机会的赞美。

“将军略地来,川陆皆罗织”可能暗示了战争或征服的到来,整个地区都被笼罩在紧张和恐惧之中。

“不必问珠玑,粗岂遗木殖”可能是在强调,即使在混乱的时代,人们也应坚守本分,不必过分追求名利,即便是最基础的生活需求也应得到满足。

“嗟哉竟徒劳,抱病空叹惜”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楚僧辛勤努力却可能徒劳无功的感慨,以及对他因病痛而无法继续奋斗的惋惜之情。

整首诗通过楚僧的故事,反映了明代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现实,同时也歌颂了人物的坚韧不拔和高尚品质。

收录诗词(1303)

释今无(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清明

西南天一方,风沙惨日色。

欲陟彼高处,支离自不力。

满道飞纸钱,我且将安适。

塞上小儿女,哭声一何极。

哭声不可闻,哭辞人不识。

抱书上床眠,眠去省太息。

形式: 古风

一鸟投深林,千群竞相逐。

始知鸟雀心,亦不事孤独。

朝引出郊原,暮引归空谷。

秋叫秋霜寒,春鸣春草绿。

谁云乞野人,一块果天福。

谁嗟白额鱼,却为豫且辱。

荣辱宁几何,一身苦不足。

但食沙边鱼,莫啄田中粟。

粟本人所争,争心起倾覆。

一旦布网罗,却同鱼与肉。

形式: 古风

送王伯子还宁晋

我昔张帆游琼海,天荒地老愁心改。

木客红唇啸益悲,鲛人泪眼珠难采。

连石日沉天地昏,妖氛瘴雾如飞尘。

此身已作仲文树,无复生意当青春。

斯时得交王大令,飘飘仙气更氤氲。

琴声不特吏难欺,还将大略息疮痍。

不种河阳满县花,笔端富丽自豪华。

赠予墨滓过一斗,身虽圭组志烟霞。

如今北归朝绛阙,留连惜别珠江月。

珠江月色清尤寒,征帆关切到征鞍。

太行秋声井陉里,昔时惯入乞人耳。

送君不怨道路长,至今能梦滹沱水。

形式: 古风

寿姚六康明府

昆山斲结不斲离,碫锋淬锷有所为。

芳春兰蕊老秋发,浓香蕴蓄终无时。

大贤况复秉宿志,解断悬缚肌疮痍。

惠阳姚君蕴藉深,豪杰气谊贤圣心。

才华赫誉渐过耳,老却竹箭淹南金。

宽和髯颊如春温,昔因不类人间人。

国之桢干法门柱,东阿白凤西山麟。

属吾师翁早投契,白衣弟子缁幅巾。

四百名峰遗刹地,护之若护睛中尘。

赤髭白足频来往,山阴道上欲分身。

秋深结束趋朝右,组带曳腰符系肘。

仁心义术希所济,肯厌蹄轮竞趋走。

畴昔逢君燕蓟遥,银缸雪碗凌晨宵。

道心尘事两融彻,磈礧廓落沙尘销。

眼空三辅豪华燄,气夺五陵裘马骄。

古来贤达各有重,富张杨李皆高僚。

庆君揽揆服官年,沆瀣辉流丽日边。

祝君固比金刚体,东南流峙尽浮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