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鸟投深林,千群竞相逐。

始知鸟雀心,亦不事孤独。

朝引出郊原,暮引归空谷。

秋叫秋霜寒,春鸣春草绿。

谁云乞野人,一块果天福。

谁嗟白额鱼,却为豫且辱。

荣辱宁几何,一身苦不足。

但食沙边鱼,莫啄田中粟。

粟本人所争,争心起倾覆。

一旦布网罗,却同鱼与肉。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鸟”为主题,描绘了鸟儿的生活习性和情感世界,同时也借鸟喻人,探讨了人生的荣辱得失和生存之道。

首句“一鸟投深林,千群竞相逐”,形象地描绘了一只鸟飞向幽深的森林,而众多鸟群紧随其后的情景,展现了鸟儿之间的互动与竞争。接着,“始知鸟雀心,亦不事孤独”,通过鸟儿的行为揭示了它们并非天生孤僻,而是有着群体生活的本能。

“朝引出郊原,暮引归空谷”,描述了鸟儿每日的迁徙生活,从郊外到山谷,展现了它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依赖。“秋叫秋霜寒,春鸣春草绿”,通过季节的变化,进一步描绘了鸟儿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以及它们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反应。

“谁云乞野人,一块果天福。谁嗟白额鱼,却为豫且辱。”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人生荣辱的看法。一方面,诗人认为像鸟儿一样,普通人(野人)也能享受到自然赐予的幸福;另一方面,也讽刺了那些因贪欲而招致不幸的人(白额鱼),如同古代传说中的豫且,因贪婪而被惩罚。

最后,“荣辱宁几何,一身苦不足。但食沙边鱼,莫啄田中粟。粟本人所争,争心起倾覆。一旦布网罗,却同鱼与肉。”诗人在此反思人生的荣辱得失,指出个人的痛苦与快乐是相对的,不应过分追求物质财富,而应保持内心的平和。同时,通过比喻,警示人们要警惕贪婪之心可能带来的灾难,最终强调了顺应自然、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以鸟喻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和人性的独到见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1303)

释今无(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王伯子还宁晋

我昔张帆游琼海,天荒地老愁心改。

木客红唇啸益悲,鲛人泪眼珠难采。

连石日沉天地昏,妖氛瘴雾如飞尘。

此身已作仲文树,无复生意当青春。

斯时得交王大令,飘飘仙气更氤氲。

琴声不特吏难欺,还将大略息疮痍。

不种河阳满县花,笔端富丽自豪华。

赠予墨滓过一斗,身虽圭组志烟霞。

如今北归朝绛阙,留连惜别珠江月。

珠江月色清尤寒,征帆关切到征鞍。

太行秋声井陉里,昔时惯入乞人耳。

送君不怨道路长,至今能梦滹沱水。

形式: 古风

寿姚六康明府

昆山斲结不斲离,碫锋淬锷有所为。

芳春兰蕊老秋发,浓香蕴蓄终无时。

大贤况复秉宿志,解断悬缚肌疮痍。

惠阳姚君蕴藉深,豪杰气谊贤圣心。

才华赫誉渐过耳,老却竹箭淹南金。

宽和髯颊如春温,昔因不类人间人。

国之桢干法门柱,东阿白凤西山麟。

属吾师翁早投契,白衣弟子缁幅巾。

四百名峰遗刹地,护之若护睛中尘。

赤髭白足频来往,山阴道上欲分身。

秋深结束趋朝右,组带曳腰符系肘。

仁心义术希所济,肯厌蹄轮竞趋走。

畴昔逢君燕蓟遥,银缸雪碗凌晨宵。

道心尘事两融彻,磈礧廓落沙尘销。

眼空三辅豪华燄,气夺五陵裘马骄。

古来贤达各有重,富张杨李皆高僚。

庆君揽揆服官年,沆瀣辉流丽日边。

祝君固比金刚体,东南流峙尽浮烟。

形式: 古风

榴花歌赠王九如

君不见竹林之下高韵长,高阳徒侣当年亦复气锵锵。

更有庐山谷,醉石之上陶元亮。

偃蹇肮脏并閒雅,胸中笔底汪汪乎不可一世而跌宕。

岭南鼻饮有古风榴花香,况乃产乎王生之故乡。

醁酃虽美不足尝,不足尝乡中之物浇中肠。

锦心绣口成文章,眼底青云看可上。

手中綵笔人莫当,吾将欲与王生招隐泉,三生石上恣商量。

使汝一杯兮,乃知乎向者八人之膏肓。

形式: 古风

寿陈蕉源

我闻金色妙智身,坚密过于金刚宝。

倒易三世如飞腾,寰中日月那能数。

桧柏苍松薄劣根,南山东海成轻尘。

有大长者陈居士,妙得此智凌青春。

修长须髯梅花白,舌底风流妙入神。

大智文殊七佛师,福成利行号童子。

我今已老君方少,坐饮山茶勿序齿。

更睡华山八百年,制成竹马呼君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