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厚送韶鸭将以七绝因次其韵(其五)

投迹山林不厌深,老来宁复计升沉。

水禽得得来相伴,应识幽人一片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翻译

投身于山林之中从不觉得厌倦,年老时又何必再计较仕途的起落浮沉。
水鸟轻快地飞来与我为伴,它们应该能理解我隐士般的纯洁之心。

注释

投迹:投身。
山林:山野和树林。
不厌深:不觉得厌倦深入。
宁复:何必再。
计:计较。
升沉:仕途的起落。
水禽:水鸟。
得得:形容鸟儿的叫声。
相伴:陪伴。
幽人:隐士。
一片心:纯洁的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芾的作品,名为《送韶鸭将以七绝因次其韵(其五)》。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

“投迹山林不厌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喧嚣的逃避。在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有归隐田园的愿望,这里“不厌深”则显示出诗人对于山林生活的喜爱和满足。

“老来宁复计升沉”,诗人的这种心态也反映了他对生命晚景的一种坦然接受。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更加淡泊名利,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求已经不再是他的考虑范围,而是更注重精神上的满足和平静。

“水禽得得来相伴”,在这里,水禽代表着自然界中的生物,也许是鱼、鸭等,这些生命与诗人一同享受山林之美,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这种情景描写增添了诗歌的生动性,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怀。

“应识幽人一片心”,这里的“幽人”指的是隐居山林之中的文人或道士,诗人通过这句话传达了一种精神上的交流与理解。在寂静的山林中,人们的心灵能得到净化和沟通,这种无声的默契是超越语言文字的。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满足。通过对山水生活的描绘,诗人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1146)

吴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 字:明可
  • 号:湖山居士
  • 生卒年:1104—1183

相关古诗词

陈天予喜拙者得谢作诗相庆次韵以报来辱

一自同簪獬豸冠,几经离合几悲欢。

荷君终始于人厚,知我疏慵涉世难。

闻道休官能自适,惠然贻问更相宽。

交游耐久如君少,松柏方能保岁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陈正卿示蛤蜊解嘲之作因次来韵

夫君雅志知谁会,身在寰中心物外。

平生初不入州县,一任傍人惊且怪。

日来杖屦忽相过,为我踏破松阴碎。

亹亹清谈颇逼人,祇将万卷窥千载。

得酒欢然竟不辞,右手持杯左手蟹。

夫君真是人中豪,宁比寻常庸俗辈。

不食蛤蜊何足羞,但能适口斯为快。

山肴野蔌亦自佳,岂必莼羹与鲈脍。

形式: 古风

和王夷仲咏施粥

伊昔岂无旱,赫日流金石。

伊昔岂无水,巨浸连天白。

未若去岁风,飘忽几终夕。

时方属新秋,稻子半黄赤。

倏然卷地来,一扫不遗力。

但觉田亩空,不见仓箱积。

馀祸及吾民,来春有饥色。

巡门粥妻子,不足充贵籴。

往往成流离,有家归不得。

我方还里闾,正值此艰厄。

有心怀拯救,不寐欲通昔。

念无捐廪人,此意空愤激。

民饥犹己饥,吾宁忍独食。

作糜倒瓶粟,恨不及九百。

纠合族与邻,乐从有吾叔。

岂但一时利,永作他年额。

要令里中人,自此长饱德。

虽或有凶年,不复更他适。

郑罕与宋乐,未足为匹敌。

施厚报必丰,会须看他日。

形式: 古风

和王澧州喜雨

田父苦亢旱,伤心涕泗沱。

使君悯斯民,雩禜亦何多。

古庙舞群巫,袂属肩相摩。

密云自西郊,奈汝旱魃何。

天官感精诚,霹雳加谴诃。

遂协毕星好,一洗吾民痾。

顿觉田亩间,欢然声气和。

人生一饱足,宁复忧其他。

要当及丰年,对酒仍高歌。

祇愁偃鼠腹,未醉颜已酡。

形式: 古风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