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隐静(其十一)

古无住持事,但只传法旨。

有能悟色空,便可超生死。

庸僧昧本原,岂识西归履。

买帖坐禅床,佛法将何恃。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翻译

古代没有固定的主持者,只是传授佛法的要义。
如果有谁能领悟色即是空的真理,就能超越生死轮回。
平庸的僧人不明白根本道理,怎会理解通往西方极乐世界的道路。
他们只是购买经文坐在禅床上,佛法还能依靠什么呢?

注释

住持:寺庙中的主要负责人。
法旨:佛法的核心教义或指示。
色空:佛教中指世间万物的虚幻本质。
超生死:超越生死轮回,达到涅槃。
庸僧:平庸、不精进的僧人。
本原:事物的根本或起源。
西归履:佛教中指通往西方极乐世界的道路。
买帖:购买佛经或经文。
禅床:僧人打坐修行的地方。
何恃:依赖什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芾的作品,名为《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隐静》。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融合了佛学理念与个人隐逸生活情怀的诗篇。

"古无住持事,但只传法旨。有能悟色空,便可超生死。"

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态。"古无住持事"意味着过去圣贤不留恋于世间的繁杂事务,只关注传递核心的道理——即"法旨"。"有能悟色空,便可超生死"则是说,对于那些能够领会到佛教中"色"(物质世界)与"空"(精神世界)的真谛的人来说,他们就能够超越生与死的轮回,达到一种解脱。

"庸僧昧本原,岂识西归履。买帖坐禅床,佛法将何恃。"

这里诗人批评了一些不够资格的僧侣,他们迷失了本源,不了解真正的佛理。"买帖"可能是指通过购买来获得僧籍或地位,这种做法在当时可能并不罕见。最后一句则表达了对这些庸俗僧人如何能够恃守佛法的疑问。

总体而言,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一种对个人修行与精神追求的重视,同时也批判了当时宗教界的一些不正之风。诗中的意境深远,语言凝练,充分体现了宋代文人的高雅情操和深厚文化底蕴。

收录诗词(1146)

吴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 字:明可
  • 号:湖山居士
  • 生卒年:1104—1183

相关古诗词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隐静(其三)

幽栖非不胜,触目是林丘。

若比兹岩秀,培塿固难俦。

云山千里见,石泉四时流。

登临有如此,何必更他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隐静(其五)

爱山端有素,拘俗亦可怜。

昨守当涂郡,不识隐静山。

羡师来又去,愧我复何言。

尚期无久住,归送我残年。

形式: 古风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隐静(其十)

吾邑多缁徒,浩浩若云海。

大机久已亡,赖有小机在。

乃更与一岑,纯全两无悔。

堂堂二老禅,海内共期待。

形式: 古风 押[贿]韵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隐静(其十三)

师本穷和尚,我亦穷秀才。

忍穷俱已彻,老肯不归来。

今师虽暂别,泉石莫相猜。

应缘聊复耳,师岂有心哉。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