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州鹿鸣宴

圣化如时雨,吾门自教风。

文翁来蜀郡,常衮在闽中。

夔足无多用,鳌头只独雄。

诸君携手上,名姓广寒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圣洁如同及时雨,我家自有一番教化风。
文翁曾在蜀地任职,常衮则在福建深耕。
夔龙之足并非必需,鳌头独占鳌头显威风。
大家一同携手前行,姓名将刻入广寒宫中。

注释

圣化:比喻高尚的道德或精神影响。
时雨:适时的雨水,象征恩泽。
吾门:我家,指诗人自己的家族或学派。
教风:教育风气或家风。
文翁:西汉时期在蜀地兴办教育的人物。
蜀郡:古地名,今四川成都一带。
常衮:唐代官员,以政绩显著著称。
闽中:古地名,今福建地区。
夔足: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夔龙的脚,这里比喻人才。
鳌头:科举考试殿试第一名,比喻顶尖地位。
独雄:独一无二,独占鳌头。
携手:手拉手,一起行动。
广寒宫:传说中的月宫,这里可能象征理想或成就之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场景,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热闹非凡的人物画卷。"圣化如时雨,吾门自教风"两句,用来形容诗人的家风和教育影响像春雨一样普及周围,润物细无声地培养了后代。此处“圣化”可能指的是文化的传承与薰陶,而“吾门”则是诗人对自己家族的谦称。

"文翁来蜀郡,常衮在闽中"两句,通过提及历史人物和地名,增添了一种时空穿梭的感觉。文翁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位文化人士,而“蜀郡”则是古代对四川地区的称呼;“常衮”可能也是一个历史上的名字,“闽中”则可能指的是福建地区。这两句诗通过这样的提及,强化了宴会上文人的汇聚和文化交流的氛围。

"夔足无多用,鳌头只独雄"这两句,则描写了一种高洁独立的形象。“夔”是一种传说中的神兽,而“鳌头”则是古代对船只前端装饰的一种称呼。这两句诗通过这种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宴会上的宾客们各自有着不凡的才能和独立的个性。

最后,“诸君携手上,名姓广寒宫”则是对宴会场景的直接描绘。"诸君"泛指在场的宾客,而“携手上”则形容他们相互攀臂,共同登临某一高处或建筑;“名姓”可能暗示着这些人都是有名有姓的人物,而“广寒宫”则是宴会举行的地点名称。这两句诗通过对宾客动作和场地的描写,传达了一种盛大的集会氛围。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个文化交流与个人才华展示并重的宴会场景。

收录诗词(518)

李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相关古诗词

九日同胡子远携三子以重阳能插菊花无分韵

去年万里客,仰看秋云孤。

今年返南亩,颇复怀西湖。

今日果何日,淑气天四隅。

凭高送远目,风景未觉殊。

试问先生菊,何如朝士萸。

莫作去来想,渺渺同一区。

久客负邻里,置酒烦招呼。

起登舍畔山,山色定有无。

澹烟与晴日,醉眼相模糊。

我老腰脚顽,健倒须儿扶。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九日游天竺

霞影塔觜红,岚光佛头绿。

沙明疏柳外,寻路绕湖曲。

远客谁与俱,斯游未为独。

佳处心自领,未易语童仆。

应接敢惮烦,山水相追逐。

此间有鱼鸟,怪我来不速。

都城无閒官,旬谒废休沐。

幸兹九日临,及此秋气淑。

醺酣岂无分,登眺宁免俗。

起行九里松,试插一枝菊。

西风莫欺客,破帽双鬓秃。

未敢醉向人,藕泉漱新馥。

形式: 古风

九里松

荷花湖上船,松影沙外渡。

松行又九里,凉藓引深步。

石桥枕溪斜,中有入山路。

意行忘屈曲,拄杖扣层户。

入门已欣然,但恐所见阻。

更须上高楼,霁影蒙薄雾。

急风层巅起,雾破山缺处。

青林一点明,炯炯白鸟度。

独坐不须禅,山水得妙悟。

形式: 古风

人日集蟆颐视堰

大江拆两股,小江分一支。

秋水七八月,老蟆喜持颐。

往往自誇大,未觉海若嗤。

灌溉虽小惠,湮溺已可危。

父老指水迹,栖苴挂林枝。

高田混坑谷,漠漠沙风吹。

城堞不数步,长堤漫委蛇。

我非河洛想,颇为梁益悲。

神禹岂不到,吾蜀几为池。

人日有故事,敢后壶浆期。

野叟馈鱼兔,鼓舞亦致词。

一笑谢父老,何由救民饥。

但得麦早熟,眼底无疮痍。

老守为尔醉,灯火江之湄。

老蟆亦放光,跳月天南垂。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