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堤

如玉水中沙,谁为北湖路?

久翳荒草根,未承青霞步。

我为发其枉,修营极幽趣。

发直而砥平,骅骝可驰鹜。

周以百花林,繁香泫清露。

间以绿杨阴,芳风转朝莫。

飞梁凭太虚,峣榭蹑烟雾。

直通高城颠,海岱归指顾。

为州乏长材,幸岁足粳稌。

与众饱而嬉,陶然无外慕。

形式: 古风

翻译

如同玉液中的沙粒,何处是北湖的路径?
长久以来被荒草掩盖,未曾踏过青春的足迹。
我决心揭示它的真相,营造出极尽幽深的乐趣。
道路笔直如砥砺,骏马可以自由驰骋。
四周环绕着百花林,香气弥漫在清露中。
绿杨树阴间歇出现,清晨傍晚的和风变换。
飞架的桥梁凌空而过,高阁依稀于烟雾中。
直达城墙之巅,四海山川皆可一览。
治理此地无大才,幸好年年稻谷丰收。
让众人饱食欢笑,内心满足无他求。

注释

玉水:清澈如玉的水面。
北湖路:北湖的路径。
荒草根:荒芜的草丛。
青霞步:青春的足迹。
枉:隐藏或误解的事物。
幽趣:幽深的乐趣。
砥平:平整的道路。
骅骝:骏马。
百花林:各种花卉组成的树林。
清露:清晨的露珠。
绿杨阴:绿杨树的阴凉处。
朝莫:早晨和傍晚。
飞梁:凌空的桥梁。
峣榭:高耸的楼阁。
海岱:泛指大海和泰山地区。
粳稌:稻米。
众:众人。
陶然:愉快的样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曾巩的《百花堤》,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卷。诗人将百花堤比喻为清澈湖水中的沙粒,暗示其隐藏于荒草之下,未经人赏识。他自比为发现者,决心发掘并精心修复此地,使之成为一处极幽静的去处。堤岸笔直如砥,平整开阔,足以让骏马驰骋。

百花堤四周被繁花围绕,清露滴落,香气四溢,绿杨成荫,微风中带着芬芳,时而变换。飞桥凌空,楼阁若隐若现于云雾之间,直通至城市的高处,仿佛连通了海岱之景,尽收眼底。曾巩感慨自己虽非治州的杰出人才,但年岁丰饶足以供给百姓稻米,他满足于能让众人饱食欢笑,内心宁静,对外界名利无甚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百花堤的美景以及诗人淡泊致远的人生态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457)

曾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 字:子固
  • 籍贯:建昌南丰(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57

相关古诗词

至荷湖二首(其二)

悲风我眼涩,酸狖我耳愁。

我颠水没马,我起雪满裘。

百里不逢人,岂有烟火投。

却倚青璧望,白雾满九州。

苍苍运乃尔,何地放我忧。

夜卧梦成魇,犹疑拔山湫。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至荷湖二首(其一)

铁色对我马,林林路南山。

草根已变绿,冰雪尚满颜。

解镳苍烟脚,我栖就柴关。

乖时遭飘踬,岂免生事艰。

夙意待周孔,此士岂可还。

浊醪且斟酌,收心一瓶间。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西湖二月二十日

平生拙人事,出走临东藩。

纷此狱讼地,欣乘刀笔闲。

漾舟明湖上,清镜照衰颜。

春风随我来,扫尽冰雪顽。

花开满北渚,水渌到南山。

鱼鸟自翔泳,白云时往还。

吾亦乐吾乐,放怀天地间。

顾视彼誇者,锱铢何足言?

形式: 古风

论交

德操庞公林下时,入门岂复知客主。

夷吾鲍叔贫贱间,分财亦不辞多取。

相倾顿使形迹空,素定已各肝胆许。

世间未信亦论交,得失秋毫有乖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