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邙行

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

旧墓人家归葬多,堆著黄金无买处。

天涯悠悠葬日促,冈坂崎岖不停毂。

高张素幕绕铭旌,夜唱挽歌山下宿。

洛阳城北复城东,魂车祖马长相逢。

车辙广若长安路,蒿草少于松柏树。

涧底盘陀石渐稀,尽向坟前作羊虎。

谁家石碑文字灭,后人重取书年月。

朝朝车马送葬回,还起大宅与高台。

形式: 古风

翻译

北邙山坡少有空闲的土地,全是洛阳人的古老坟墓。
许多家庭选择在这里安葬先人,即便堆满黄金也难买得一席之地。
遥远的天际下葬礼匆匆,山岭崎岖车辆难以停驻。
高挂的白布围绕着灵幡飘扬,夜晚在山下唱着挽歌露宿。
无论洛阳城北还是城东,送葬的车队和祖先的魂魄常常相遇。
车辙宽广如同长安的大道,这里的蒿草比松柏还要稀疏。
山涧中盘旋的石头渐渐减少,大多被用去坟前雕刻成羊和虎的石像。
哪家的石碑文字已磨灭,后人又重新刻上岁月的痕迹。
每天都有送葬的车马归来,接着又建造起豪华的宅邸和高台。

注释

北邙山:洛阳北郊的一座山,古代著名的墓地。
少闲土:很少有未被占用的土地。
洛阳人旧墓:指历史上洛阳居民的坟墓。
旧墓人家:指拥有古老坟墓的家庭。
归葬多:很多人选择在此安葬。
堆著黄金无买处:形容此处墓地珍贵,即使富有也难买到。
天涯悠悠:形容时间或空间的遥远、漫长。
葬日促:葬礼举行得匆忙。
不停毂:车辆因道路崎岖无法顺畅行驶。
高张素幕:高高挂起的白色丧幕。
铭旌:灵幡,丧礼中引领队伍的旗子,上书死者名号。
挽歌:丧葬时唱的哀歌。
洛阳城北复城东:指洛阳城市周边的广大地区。
魂车祖马:送葬的车队,象征亡者的灵魂。
车辙广若长安路:形容送葬队伍之多,车辙痕迹宽广。
蒿草:一种野草,这里用来形容荒凉。
松柏树:常用于墓地的长青树种,象征永恒。
涧底盘陀石:山涧中的大石块。
羊虎:即石羊、石虎,古代墓前常见的镇墓兽。
石碑文字灭:石碑上的字迹已经模糊或消失。
后人重取书年月:后代重新刻写日期以纪念。
朝朝车马送葬回:每天都有送葬活动结束返回。
大宅与高台:指富贵人家建造的豪宅和高台,显示其地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墓葬风光,表达了对逝者的追思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北邙山头,少闲土而多旧墓,可见当时洛阳人归葬之盛况。黄金堆积,无处可买,反映出人们对于死亡和墓地的重视与物质上的奢侈。

天涯悠悠,日促人心,冈坂崎岖,不停车毂,表现了时间流逝、生命易逝的急迫感。高张素幕,绕铭旌夜唱挽歌山下宿,则是对亡者的哀悼和祭奠之情。

洛阳城北复城东,魂车祖马长相逢,车辙广若长安路,蒿草少于松柏树,这几句描绘了墓地的繁华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对比,突出了生命的脆弱和自然力的永恒。

涧底盘陀石渐稀,尽向坟前作羊虎,则是对古代人们崇拜祖先、祭祀鬼神的一种描绘。谁家石碑文字灭,后人重取书年月,是对历史记忆的追溯和对时间流逝中文化遗产的关注。

最后,“朝朝车马送葬回,还起大宅与高台”则是对墓地建设不息、生命消亡不断的现实的一种无奈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墓地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古人对于死亡、祭祀和历史记忆的复杂情感,以及对生命无常与物质繁华背后虚幻感的深刻体验。

收录诗词(513)

王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 字:仲初
  • 籍贯:颍川(今河南许昌)
  • 生卒年:768年—835年

相关古诗词

去妇

新妇去年胼手足,衣不暇缝蚕废簇。

白头使我忧家事,还如夜里烧残烛。

当初为取傍人语,岂道如今自辛苦。

在时纵嫌织绢迟,有丝不上邻家机。

形式: 古风

古从军

汉家逐单于,日没处河曲。

浮云道旁起,行子车下宿。

枪城围鼓角,毡帐依山谷。

马上悬壶浆,刀头分颊肉。

来时高堂上,父母亲结束。

回面不见家,风吹破衣服。

金疮在肢节,相与拔箭镞。

闻道西凉州,家家妇女哭。

形式: 古风

古宫怨

乳乌哑哑飞复啼,城头晨夕宫中栖。

吴王别殿绕江水,后宫不开美人死。

形式: 古风

古谣

一东一西垄头水,一聚一散天边霞。

一来一去道上客,一颠一倒池中麻。

形式: 古风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