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我吟传舍咏,来访真人居。
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
窥庭但萧瑟,倚杖空踌躇。
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馀。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道家清高脱俗生活理念的向往。开篇“我吟传舍咏,来访真人居”两句直接表明了诗人的目的和行动,即寻找那些隐居山林、修炼身心的真人。这里的“吟传”是指吟诵道家的仙经或神仙之事,“舍咏”则是抛弃尘世的羁绊。
接下来的“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烟岭和云林都是形容山林深远莫测,而“太虚”则是一种道家哲学中的概念,指的是宇宙间的广大无边,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
在“窥庭但萧瑟,倚杖空踌躇”中,“窥庭”是偷看庭院的意思,而“萧瑟”则形容树木凄冷的样子。诗人通过这些字眼描绘了一种秋天的萧瑟景象,同时也反映出一种孤寂和静谧的情感。这里的“倚杖空踌躇”则表现了诗人在这种环境中的悠然自得,尽管心中可能有所思索,但依旧保持着超脱的心态。
最后两句“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馀”则是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憧憬。其中的“应化”指的是顺其自然地化作,类似于道家的修炼成仙之意。“辽天鹤”形容鹤飞翔至云端,而“归当千岁馀”则是说回到那悠久如千年的安宁世界。这里诗人表达了对长生不老、与自然合一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道家生活理念的追求,以及对超脱尘世、达到精神自由境界的渴望。
不详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吾怜宛溪好,百尺照心明。
何谢新安水,千寻见底清。
白沙留月色,绿竹助秋声。
却笑严湍上,于今独擅名。
美人为政本忘机,服药求仙事不违。
叶县已泥丹灶毕,瀛洲当伴赤松归。
先师有诀神将助,大圣无心火自飞。
九转但能生羽翼,双凫忽去定何依。
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
贤人当重寄,天子借高名。
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
应须救赵策,未肯弃侯嬴。
闻君罢官意,我抱汉川湄。
借问久疏索,何如听讼时。
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
应念投沙客,空馀吊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