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学人三十首(其十五)

花不与蝶期,花发蝶自痴。

世不与人期,而人自干之。

遇物苟无心,纷然无是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花蝶、世人的关系为喻,探讨了自然与人为、静观与介入之间的哲学思考。

首句“花不与蝶期,花发蝶自痴”,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花朵不期待蝴蝶的来访,但当花朵盛开时,蝴蝶却因着对美的追求而痴狂地飞舞。这里通过花与蝶的关系,隐喻了自然规律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微妙联系,强调了自然界的和谐与自由。

接着,“世不与人期,而人自干之”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世间万物并不期待人类的参与或干预,然而人类却总是主动地介入其中,试图改变或影响事物的发展。这反映了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控制欲和干预倾向,以及这种行为背后的复杂心理动机。

后两句“遇物苟无心,纷然无是非”则提出了一个更为深刻的哲学问题:如果面对事物时能保持一颗无心、无偏见的心态,那么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时,是否就能避免是非的困扰?这里探讨的是如何在纷扰的世间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明,以及在面对选择时如何做出更加客观、理性的判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花蝶与世人的对比,以及对人类行为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与人为、静观与介入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于如何在复杂世界中保持内心纯净的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1490)

释函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示学人三十首(其十六)

老人莫自伤,白发抵黄金。

请看台下土,尽是少年心。

晓起若有待,晚来何处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示学人三十首(其十七)

为恶祇自残,为善亦有数。

善恶皆幻生,劳劳成今古。

若识非幻者,无欣亦无恶。

形式: 古风

示学人三十首(其十八)

有作必有受,须知无受者。

昔日与今时,互换形皆假。

稽首狮子尊,痴人徒嗟呀。

形式: 古风

示学人三十首(其十九)

山翠亦有色,溪流亦是声。

居心苟不静,山水是非生。

请看金马门,谁辨浊与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