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学人三十首(其十六)

老人莫自伤,白发抵黄金。

请看台下土,尽是少年心。

晓起若有待,晚来何处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释函可所作,名为《示学人三十首(其十六)》。诗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与对人生的洞察。

“老人莫自伤,白发抵黄金。” 开篇即以老人的形象引入,告诫人们不要因岁月流逝而自怜自伤。白发在常人眼中可能象征着衰老与逝去,但在诗人看来,它却是珍贵的,如同黄金一般宝贵。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白发比作黄金,强调了时间与经历的价值,鼓励人们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包括那些看似不可避免的衰老过程。

“请看台下土,尽是少年心。” 这一句通过观察脚下的土地,引申出对人生本质的思考。土地之下,无论岁月如何更迭,都埋藏着生机与活力,正如土地之下的土壤,孕育着生命的种子。这里暗喻,尽管人们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各种变化,但内心深处的那份年轻、好奇与渴望探索的心,始终未曾改变。诗人以此提醒读者,保持内心的年轻与热情,是面对生活挑战的重要力量。

“晓起若有待,晚来何处寻。” 最后两句描绘了一种期待与追寻的状态。清晨时分,人们或许有所期待,但到了夜晚,这种期待又在哪里得到满足呢?这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状态的反思,也是对人生意义的追问。诗人通过这一问一答的形式,引导读者思考:在忙碌与追求中,我们是否真正找到了生活的价值和目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老人、白发、土地、期待与追寻等元素的巧妙运用,表达了对生命、时间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鼓励人们珍惜当下,保持内心的年轻与热情,同时也在不断地探索与追寻中找到生活的真谛。

收录诗词(1490)

释函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示学人三十首(其十七)

为恶祇自残,为善亦有数。

善恶皆幻生,劳劳成今古。

若识非幻者,无欣亦无恶。

形式: 古风

示学人三十首(其十八)

有作必有受,须知无受者。

昔日与今时,互换形皆假。

稽首狮子尊,痴人徒嗟呀。

形式: 古风

示学人三十首(其十九)

山翠亦有色,溪流亦是声。

居心苟不静,山水是非生。

请看金马门,谁辨浊与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示学人三十首(其二十)

形骸暂相托,保护尔何为。

一息苟不来,撇之去如遗。

君看捣药人,谁能白昼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