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宗皇帝灵驾发引诗(其二)

舜禹相传日,元非倦万几。

慈闱躬至养,别殿奉遗衣。

易月心何忍,通丧礼不违。

煌煌新庙号,万古播音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舜和禹的传承延续不断,初始并非帝王疲于政务。
在慈祥的宫中,母亲亲自养育,而在偏殿则供奉着先人的遗物衣物。
即使心中悲痛难以言表,但遵循礼仪,哀悼之情不能违背。
辉煌的新庙宇封号被确立,万世流传,铭记他们的美德。

注释

相传:指代舜和禹的世代传承。
元非:起初并非,表示最初的状况。
慈闱:指母亲居住的地方,表达母爱。
遗衣:去世者的衣物,象征对先人的怀念。
易月:古代丧期习俗,守丧一个月。
煌煌:形容光明盛大,此处指庙号显赫。
徽:声誉或美德的象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蔡戡为孝宗皇帝写的挽诗,表达了对逝去君主的深深哀思和对其生前美德的赞扬。诗中提到舜禹的传承,象征着帝位的延续,而“元非倦万几”则暗示了孝宗虽然政务繁忙,但并未因此疲倦。他不仅亲自照顾母亲,还遵守礼仪,在别殿敬奉先人的遗物,体现出他对孝道的坚守。

“易月心何忍”一句,可能指的是孝宗在丧期中更换月份以示哀悼,这种情感之深让人心痛。“通丧礼不违”则强调他对丧葬仪式的遵循,显示出对传统礼制的尊重。最后,“煌煌新庙号,万古播音徽”是对孝宗皇帝庙号的赞美,认为他的美德将永远流传,成为后世典范。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既描绘了孝宗皇帝的生平事迹,又寓含了对他的高度评价和怀念之情。

收录诗词(255)

蔡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官吏。蔡襄五世孙,蔡伸嫡孙。始居武进,初以荫补溧阳尉,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累官宝谟阁直学士。七年,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八年,知江阴军。历广东、京西转运刮宫,广东、湖南提刑。淳熙十年(1183)由湖广总领徙建康府总领,寻徙淮西总领。光宗绍熙元年(1190)为浙东提刑,召除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五年,兼知临安府,再任湖广总领。宁宗庆元二年(1196)知隆兴府。嘉泰元年(1201)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勤政爱民,赢得清声。生性洒脱,不肯与权奸为伍。韩侂胄掌权后,便告老还乡。才华出众,著作甚丰

  • 字:定夫
  • 籍贯:福建仙游
  • 生卒年:1141—1182

相关古诗词

李粹伯侍御挽诗(其二)

犹记当年玉笋班,凛然风采动朝端。

壮怀漫拟麒麟阁,直气曾缨獬豸冠。

太白风姿图像见,卫公英爽梦魂寒。

四州巷哭多遗爱,留取甘棠勿剪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李粹伯侍御挽诗(其一)

妙龄才气已无双,军阵飞扬翰墨场。

白简空馀遗藁在,锦囊应有近诗藏。

生前且尽杯中物,死去犹堪地下郎。

逸气不应埋宿草,会看千丈吐光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沈朝议之渊挽诗(其一)

早擅云间誉,唯公伯仲贤。

谏篇馀祖烈,经学自家传。

出处无馀恨,哀荣得两全。

善人今已矣,埋玉向新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沈朝议之渊挽诗(其二)

仕至二千石,年馀七十秋。

长生应有诀,勇退复何求。

耆旧凋零尽,功名取次休。

莫陪蒿里饯,东望陇云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