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朝议之渊挽诗(其二)

仕至二千石,年馀七十秋。

长生应有诀,勇退复何求。

耆旧凋零尽,功名取次休。

莫陪蒿里饯,东望陇云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官做到两千石俸禄,年纪已过七十个春秋。
长寿的秘密应该有诀窍,勇于退隐又有什么需求呢?
老一辈的人几乎都已离去,功名利禄也该逐渐放下。
不要再去墓地送别,向东遥望陇上的云彩让人忧愁。

注释

仕至:官做到。
二千石:古代官员俸禄等级,每石约120斗。
年馀:超过。
七十秋:指七十岁。
长生:长寿。
诀:秘诀。
勇退:勇于退隐。
何求:还需要什么。
耆旧:年高德劭的老前辈。
凋零:凋谢、减少。
功名:功绩和名声。
取次:随便、随意。
莫陪:不要陪伴。
蒿里:古时指墓地。
陇云:陇山之上的云,象征远方或故乡。
愁:忧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蔡戡为沈朝议所作的挽诗第二首,表达了对沈朝议仕途生涯和晚年境况的感慨。"仕至二千石"指的是沈朝议官至高位,"年馀七十秋"则点出他的年纪已大。诗人认为长生之道或许有秘诀,但沈朝议选择"勇退",即主动辞官,这表明他对功名的态度淡泊。"耆旧凋零尽"暗示了老一辈人物的凋零,"功名取次休"进一步强调了沈朝议对功名的看淡。最后,诗人劝告不要参与哀悼的行列,而是向东眺望,面对陇上的云彩,表达出一种深深的哀愁和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寓含对人生无常和功名利禄的哲思。

收录诗词(255)

蔡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官吏。蔡襄五世孙,蔡伸嫡孙。始居武进,初以荫补溧阳尉,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累官宝谟阁直学士。七年,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八年,知江阴军。历广东、京西转运刮宫,广东、湖南提刑。淳熙十年(1183)由湖广总领徙建康府总领,寻徙淮西总领。光宗绍熙元年(1190)为浙东提刑,召除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五年,兼知临安府,再任湖广总领。宁宗庆元二年(1196)知隆兴府。嘉泰元年(1201)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勤政爱民,赢得清声。生性洒脱,不肯与权奸为伍。韩侂胄掌权后,便告老还乡。才华出众,著作甚丰

  • 字:定夫
  • 籍贯:福建仙游
  • 生卒年:1141—1182

相关古诗词

和李子真八月十四日夜赏月之什

西园清夜喜追随,唯恐冰轮出海迟。

不但旷怀皆我辈,要知痛饮是吾师。

十分未放蟾盈魄,三匝先惊鹊绕枝。

此夕清欢那复有,世间能得几人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奉祠东归(其二)

书生贱分动多奇,浪得声名毁亦随。

绝口不须谈世事,扪心唯有仗天知。

人间变态浑如戏,眼底风光总是诗。

白石清泉无限好,挂冠神武未为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奉祠东归(其一)

老来不复叹飘零,游宦真如水上萍。

绵力何堪分阃寄,宽恩犹许奉祠庭。

休誇仙去骑鲸李,剩喜归来化鹤丁。

料得亲朋相慰藉,还惊双鬓失青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奉酬介卿惜春之什

屈指骎骎向六旬,每于春事尚关情。

病逢时节还虚度,老去光阴只暗惊。

剩喜清新诗句好,休辞潋滟酒杯盈。

荣枯代谢年年事,怪底莺声诉不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