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弯崎至罗汉门杂咏(其二)

悬崖荒草拂舆行,一线危途接树平。

心胆已虚情趣好,山头禽语下溪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段险峻山路的行进情景,充满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细腻感受。

首句“悬崖荒草拂舆行”,开篇即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山路的险峻与荒凉,悬崖峭壁,荒草丛生,马车缓缓前行,营造出一种既壮阔又孤寂的氛围。

次句“一线危途接树平”,进一步描绘了道路的狭窄与危险,仿佛一线天,与周围的树木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道路的险峻与挑战性。

第三句“心胆已虚情趣好”,诗人的心境在此转折,尽管面对的是险途,但内心却因对自然之美的欣赏而感到愉悦,即使胆战心惊,也难掩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之情。

最后一句“山头禽语下溪声”,将视角转向山间,通过山头鸟鸣与溪水潺潺的声音,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听觉元素,也暗示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生机,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完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路行进过程中的自然景观和诗人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清末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审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面对艰难险阻时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14)

郑兼才(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嘉庆三年(1798)解元。是福建名解元之一,《台湾县志》、《台湾府志》纂修者

  • 号:六亭
  • 籍贯:福建德化三班硕杰
  • 生卒年:1758~1822

相关古诗词

由弯崎至罗汉门杂咏(其三)

流水弯环土岸崩,下临无地古亭坑。

须知缺处人工补,可有扶栏护客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由弯崎至罗汉门杂咏(其四)

海外青山入版图,红毛遗迹属模糊。

峰头雨暗怨鸯岭,有客来寻打鹿埔。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由弯崎至罗汉门杂咏(其五)

每得山窝便有村,田庐鸡犬长儿孙。

东行岭尽烟千顷,罗汉天开内外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由弯崎至罗汉门杂咏(其六)

脉络分明记大乌,山形指掌考成图。

亲经足迹今输我,能补修书一字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