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壮气横秋面渥丹,男儿未遇指休弹。
卖浆岂料周分国,盗粟焉知汉筑坛。
胫脡未甘缠吏鞅,髑髅不信误儒冠。
夜深踢起床头婢,和泪挑灯把剑看。
这首诗的语言雄健有力,意象丰富,表达了诗人对时事的不满和强烈的憾懑情绪。开篇“壮气横秋面渥丹”一句,以“壮气”形容秋天的气势,显示出一种迫切而坚定的情感。“男儿未遇指休弹”则透露出诗人对现实不满,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哀。
接着,“卖浆岂料周分国”批判了当时社会上的不公和贪官污吏,而“盗粟焉知汉筑坛”则是对历史上的贪官和暴政的控诉。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中间部分,“胫脡未甘缠吏鞅”描绘了人民受尽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髑髅不信误儒冠”则是对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被颠覆的愤慨。
最后,“夜深踢起床头婢”、“和泪挑灯把剑看”两句,诗人在深夜中被悲愤所激动,甚至连最亲近的人也无法倾诉,只能独自抚摸着剑光,思索着如何改变现状。这里的“床头婢”可能是指诗人的妻子或者家仆,而“和泪挑灯把剑看”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英雄事业的渴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强烈的批判精神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社会黑暗面的深刻洞察以及个人的悲壮情怀。
不详
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因读书于贵池齐山翠微亭,自号翠微,武学生。苏师旦,下建宁(今福建建瓯)狱。韩侂胄诛,放还。嘉定十年(1217),登武科第一,为殿前司官属。密谋除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东市。其诗豪纵,有《翠微北征录》
十载无人问益之,谁于欬唾觅珠玑。
两三千里家何在,三十六峰人未归。
将谓抱薪能救燎,果然画饼不充饥。
东川恐遇连荣祖,一笑不须论是非。
太乙年来落冀并,几多豪杰未成名。
尧天日月计和玉,胡地山川知耀卿。
卢六驱风能破屋,陈三平水可倾城。
年来幕府勤延揽,何事诸兄未有声。
北苑春将半,星槎欲奏功。
杵鸣千臼雪,鎗卷一旗风。
盝锦鹦毛翠,签罗象眼红。
封成拜玄鹤,飞上紫微宫。
紫褪红销到海棠,几多游侠为渠忙。
秋声落盏莺调曲,春色恼人花斗香。
羝乳虽能屈苏武,牛衣终不卧王章。
男儿多少英雄气,只对东风醉几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