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故人

十载无人问益之,谁于欬唾觅珠玑。

两三千里家何在,三十六峰人未归。

将谓抱薪能救燎,果然画饼不充饥。

东川恐遇连荣祖,一笑不须论是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十年来无人过问我,又有谁能从我的言语中寻得精华。
家乡远在千里之外,我仍未回归那三十六峰。
本以为抱着木柴可以扑灭大火,却原来空有画饼无法填饱肚子。
在东川恐怕会遇到荣祖,一笑置之,无需过多争论对错。

注释

十载:十年。
无人问:无人关心。
觅珠玑:寻找有价值的话语或智慧。
两三千里:形容非常遥远。
三十六峰:可能指代某地的山峰,也可能象征某种理想。
东川:古代地区名,这里可能是诗人的所在地。
连荣祖:可能指代一个有名的人物或者事件。
一笑:轻松的一笑,表示不必过于在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怀旧之情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开篇“十载无人问益之”,表达了长久以来,无人询问作者的处境,益之可能指的是某种知识或技能,这里用来比喻诗人的孤独与无助。接着“谁于欬唾觅珠玑”则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使是寻找珍贵的东西,也无人过问,更不必说是关心。

“两三千里家何在,三十六峰人未归。”这里诗人提及了遥远的家乡,以及那三十六峰中的亲人未曾回来,这些数字都是虚指,表达的是距离之远和思念之深。家人的不在身边,使得诗人倍感孤独。

“将谓抱薪能救燎,果然画饼不充饥。”这两句是用古代的故事来比喻自己的处境。抱薪(即捧着柴火)欲救火灾,意在表达诗人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而画饼(即绘制粮食)不充饥,则形象地说明了这些努力的无效。

最后,“东川恐遇连荣祖,一笑不须论是非。”这里的“东川”可能指的是诗人华岳所处的地理位置,而“连荣祖”则可能是一个人的名字,或者是一个家族的代称。诗人表达了对他们的尊敬和恐惧,同时也表现了一种超然物外、不以世俗是非为念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情思念,以及对个人处境的无奈感慨,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402)

华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因读书于贵池齐山翠微亭,自号翠微,武学生。苏师旦,下建宁(今福建建瓯)狱。韩侂胄诛,放还。嘉定十年(1217),登武科第一,为殿前司官属。密谋除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东市。其诗豪纵,有《翠微北征录》

  • 字:子西
  • 籍贯:贵池(今属安徽)
  • 生卒年:1205

相关古诗词

思故人

太乙年来落冀并,几多豪杰未成名。

尧天日月计和玉,胡地山川知耀卿。

卢六驱风能破屋,陈三平水可倾城。

年来幕府勤延揽,何事诸兄未有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拜茶

北苑春将半,星槎欲奏功。

杵鸣千臼雪,鎗卷一旗风。

盝锦鹦毛翠,签罗象眼红。

封成拜玄鹤,飞上紫微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春日书怀

紫褪红销到海棠,几多游侠为渠忙。

秋声落盏莺调曲,春色恼人花斗香。

羝乳虽能屈苏武,牛衣终不卧王章。

男儿多少英雄气,只对东风醉几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春郊即事

东风吹动绮罗尘,翠盖红缨处处新。

蝶翅拍开千树雪,莺声催老十洲春。

人生有酒须行乐,吏禄无阶且食贫。

归客不须笼画烛,醉和明月上雕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