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

信步上鸟道,不知身忽高。

近空无世界,当楚见波涛。

顶峭松多瘦,崖悬石尽牢。

猕猴呼独散,隔水向人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随意踏上鸟儿的小径,未曾察觉自己已身处高处。
接近天空仿佛没有了尘世,面对楚地只见波浪翻滚。
山顶险峻,松树多半瘦削,悬崖边的石头全都牢固无比。
猕猴独自呼唤着分散开来,隔着水流向人们呼号。

注释

信步:随意行走。
鸟道:指狭窄险峻如鸟飞的小路。
身忽高:忽然发现自己处于高处。
近空:接近天空。
无世界:感觉尘世远离,一片空旷。
当楚:此处可能指面向楚地的方向,楚为古国名,此泛指远方。
波涛:波浪,比喻壮阔的景象。
顶峭:山顶险峻。
松多瘦:松树因环境险恶而长得瘦长。
崖悬:悬崖峭壁。
石尽牢:石头都非常坚固,不易掉落。
猕猴:一种灵长类动物,这里特指山中的猴子。
呼独散:独自呼叫着分散开。
隔水:与人隔着水流。
向人号:向着人类呼喊或啼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景画面,透露出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邃的哲理思考。诗中的“信步上鸟道,不知身忽高”表达了诗人随意登山,不觉自己已经达到很高之处,这里的“信步”四字传递出一种自然而然、无拘无束的情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亲近感和探索欲。

“近空无世界, 当楚见波涛”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诗人登至高处,只觉四周皆为空寂,而当他俯瞰下方之时,却又仿佛看到汹涌的波涛,这里的“楚”字暗示了深远和广阔,表达了一种宏大与壮观。

“顶峭松多瘦,崖悬石尽牢”两句则具体描绘了山势之险峻。山顶上的松树因为环境的严酷而显得稀少且枯瘦,而崖壁上所悬挂的石块则坚固无比,这些景象不仅形容了山的雄伟,更凸显出自然界的苛刻与生命的顽强。

最后,“猕猴呼独散,隔水向人号”两句展现了一种生灵的孤寂感。猕猴在树林中发出孤独的叫声,而它的目光穿越了河流,似乎在向对岸的人类传递着什么,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生物行为的细腻描写,也隐喻了人与自然、生命之间的隔绝和呼唤。

整首诗通过对山之险峻、自然之宏大以及生灵之孤寂的深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和对自然界深层次感悟。

收录诗词(155)

许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咸通十二年,进士及第,曾为江宁丞。后辞官,潦倒以终,为“咸通十哲”之一

  • 字:文化

相关古诗词

登凌歊台

平芜望已极,况复倚凌歊。

江截吴山断,天临楚泽遥。

云帆高出树,水市迥分桥。

立久斜阳尽,无言似寂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登渭南县楼

近甸名偏著,登城景又宽。

半空分太华,极目是长安。

雪助河流涨,人耕烧色残。

闲来时甚少,欲下重凭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雁门关野望

高关闲独望,望久转愁人。

紫塞唯多雪,胡山不尽春。

河遥分断野,树乱起飞尘。

时见东来骑,心知近别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塞下二首(其一)

胡虏偏狂悍,边兵不敢闲。

防秋朝伏弩,纵火夜搜山。

雁逆风鼙振,沙飞猎骑还。

安西虽有路,难更出阳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