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子.江上逢过雁,敬借家大人韵

过雁精神偏百倍。不管愁人篷底睡。

欲烦相寄一封书,明日至。侬乡里。

后日榕城山翠里。君去洞庭波正起。

听水听风方未已。思量何物赠行装,枫叶醉。

红如此。都是天涯红泪耳。

形式: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秋日江上过雁的画面,词人通过雁的形象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和离别之感。"过雁精神偏百倍",雁群的坚韧与活力被赋予了超乎寻常的情感,象征着词人的坚韧不屈。"不管愁人篷底睡",写出了词人孤独无依,只能在船舱中默默承受离愁。

"欲烦相寄一封书,明日至。侬乡里",表达了词人渴望将心中的思念寄托于雁,希望它们能将信带到家乡。"后日榕城山翠里",进一步描绘出对家乡绿水青山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君去洞庭波正起,听水听风方未已",词人想象友人离去时洞庭湖上的景象,流水和风声似乎都在传递离别的哀愁。"思量何物赠行装,枫叶醉。红如此",词人以深秋的枫叶作为赠别礼物,寓言了自己满腔的离情别绪,如醉如痴。

最后,"都是天涯红泪耳",以枫叶的红色比喻泪水,形象地表达了词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悲伤,以及对彼此命运的深深牵挂。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词人在江上送别时的细腻感受和丰富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卜算子.岁暮江空,羁怀无俚,敬借家大人韵写之

别泪绛于枫,病脸黄疑菊。

剪得垂杨没一丝,直恁霜天毒。

沿路访梅花,暗里东风促。

愁到今年欲尽时,又把春来续。

形式:

南乡子(其一)将抵白门,敬借家大人韵

剪出翠蓑新。夜夜空江卧冷云。

我与梅花同一样,艰辛。风雪天才过几分。

何处玉箫闻。更向前头访艳魂。

听说南朝花世界,无存。绿减秦淮水半身。

形式:

南乡子(其二)野泊值小寒日,敬借家大人韵

楚尾更吴头。篷影如云暝未收。

雁与间鸥同渚卧,休休。出处途分漫代筹。

沽酒向津楼。隔岸风灯乱醉眸。

客里小寒春又近,堪愁。一派江声尚送秋。

形式:

采桑子.忆容园,敬借家大人韵

难忘最是敲诗处,春绿琴台。午翠书斋。

时听穿云鹤响哀。今宵便向容园去,梅影横阶。

月浸苍苔。梦到山扉已半开。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