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其十)

礼乐既正。神人所以和。玉帛有序。志欲静干戈。

各分符瑞。俱誓裂山河。今日相乐。对酒且当歌。

道德以喻。听撞钟之声。神奸不若。观铸鼎之形。

酆宫既朝。诸侯于是穆。岐阳或狩。淮夷自此平。

若涉大川。言凭于舟楫。如和鼎实。有寄于盐梅。

君臣一体。可以静氛埃。得人则治。何世无奇才。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诗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庾信所作,名为《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其十》。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颂扬礼乐之美、歌颂和谐社会以及赞美君臣和睦关系的诗篇。

诗中“礼乐既正。神人所以和。”表达的是一个理想状态,在这个状态下,人们通过礼仪与音乐达到心灵的沟通与和谐统一。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对于社会秩序和精神生活的追求,即通过礼乐来调和人的情感,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玉帛有序。志欲静干戈。”则是表达了一种愿望,即希望能够结束战争,实现和平。玉帛象征着高贵和纯洁的意境,而“志欲静干戈”则明确了作者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各分符瑞。俱誓裂山河。”可能是在描述一种盟誓的情景,人们通过共同的信仰或承诺来加强团结,共同面对自然界的伟力如同裂开山脉与河流一般坚不可摧。

“今日相乐。对酒且当歌。”则是描绘了一种欢乐宴席的情景,人们在此刻享受着生活中的美好时光,以歌唱来表达他们的喜悦之情。

“道德以喻。听撞钟之声。”这两句可能是在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通过音乐(如钟声)来传递教化,引导人们向善。

“神奸不若。观铸鼎之形。”则是对古代礼器—铸鼎的赞美,它不仅是一种实用的器物,更承载着精神和文化的意义。

“酆宫既朝。诸侯于是穆。”这里可能是在描述一种朝会或大型宴席的情景,酆宫即宫殿之意,诸侯云集,表明了国家的安定与统一。

“岐阳或狩。淮夷自此平。”这两句则是描写边疆地区(如岐阳)的和平,以及对外部异族(淮夷)的征服和平定。

“若涉大川。言凭于舟楫。”在这里,作者通过渡江的比喻,强调了依赖船只和掌舵人来稳妥前行的重要性,这也可以理解为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需要有智慧和能力的人来引导方向。

“如和鼎实。有寄于盐梅。”这两句可能是在赞美某种完美无缺的事物(如同和鼎),并且表达了对未来和平生活的一种期待或寄托,盐梅可能是一种象征性的意象。

“君臣一体。可以静氛埃。”这里强调的是君主与臣子的关系融洽一致,可以达到一种清净无为的境界。

最后,“得人则治。何世无奇才。”是对有能力的人才的赞美,认为有了这样的贤能之士,就能够实现国家的安定和良好管理,而“何世无奇才”则是在强调任何时代都会有杰出的人物出现。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礼乐、君臣关系、自然景观等元素,展现了一种理想化的社会图景。它不仅颂扬了和平与秩序,还透露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期待和追求。

收录诗词(323)

庾信(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 籍贯:北周时期
  • 生卒年:513—581

相关古诗词

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其十一)

风力是举。而台阶序平。重黎既登。而天地位成。

功无与让。铭太常之旌。世不失职。受骍毛之盟。

辑瑞班瑞。穆穆于尧门。惟翰惟屏。膴膴于周原。

功成而治。定礼乐斯存。复子而明。辟姬旦何言。

形式: 乐府曲辞

周祀五帝歌十二首(其九)白帝云门舞

肃灵兑景,承配秋坛。云高火落,露白蝉寒。

帝律登年,金精行令。瑞兽霜耀,祥禽雪映。

司藏肃杀,万宝咸宜。厥田上上,收功在斯。

形式: 四言诗

周祀五帝歌十二首(其五)赤帝云门舞

招摇指午。对南宫。日月相会。实沈中。离光布政。

动温风。纯阳之月。乐炎精。赤雀丹书。飞送迎。

朱弦绛鼓。罄虔诚。万物含养。各长生。

形式: 乐府曲辞

周祀五帝歌十二首(其三)青帝云门舞

甲在日,鸟中星。礼东后,奠苍灵。树春旗,命青史。

候雁还,东风起。歌木德,舞震宫。泗滨石,龙门桐。

孟之月,阳之天。亿斯庆,兆斯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