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十五年馀苦,今朝始遇君。
无惭于白日,不枉别孤云。
得失天难问,称扬鬼亦闻。
此恩销镂骨,吟坐叶纷纷。
这首诗是刘得仁在唐朝创作的《寄谢观》,通过对诗句的解读,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友情与相遇的珍视和赞美。
“十五年馀苦,今朝始遇君。”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长期以来所经历的种种艰辛和孤独,直到现在才有幸遇见了知心的朋友。这里,“十五年”可能是虚指,一般用来形容时间较长,而“馀苦”则深化了诗人的不易遭遇良友之感。
“无惭于白日,不枉别孤云。”这两句强调了诗人与这位朋友相识的纯洁和真挚,白日代表光明正大,孤云则象征独立不羁。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他对于这段友情的珍贵和无悔。
“得失天难问,称扬鬼亦闻。”这里,“得失”指的是人生中的成败荣辱,而“天难问”则意味着这些都是命运所安排,不必过分追究。接着,“称扬鬼亦闻”表达了即便是鬼魂也能听到他们友情的传颂,强调了这份情谊的非凡和永恒。
最后两句“此恩销镂骨,吟坐叶纷纷。”“此恩”指的是这份深厚的友情,“销镂骨”形容这种情感已经渗透到诗人骨髓之中,不可磨灭。末了的“吟坐叶纷纷”则是描绘诗人在静坐吟咏时,落叶纷飞的情景,既象征着季节的更迭,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这份友情的沉思和怀念。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情深刻的感悟和赞美,展现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不详
(约公元八三八年前后在世),唐朝时期作家,、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开成中前后在世。相传他是公主之子。长庆中,(公元八二三年左右)即有诗名。自开成至大中四朝,昆弟以贵戚皆擢显位,独得仁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得仁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一室凿崔嵬,危梯叠藓苔。
永无尘事到,时有至人来。
涧谷冬深静,烟岚日午开。
修身知得地,京寺未言回。
久别青云士,幽人分固然。
愁心不易去,蹇步卒难前。
尽落经霜叶,频阴欲雪天。
归山自有限,岂待白头年。
野步晚悠悠,山光澹早秋。
远空沦日脚,多稼没人头。
古木蝉齐噪,深塍水慢流。
幽居回不近,秋策却堪愁。
岂曰趣名者,年年待命通。
坐令青嶂上,兴起白云中。
岸浸如天水,林含似雨风。
南宗犹有碍,西寺问恭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