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叶制参

闻说秋防急,安危寄阃臣。

无心致羔雁,有分上麒麟。

毡帽环吾境,纶巾赖此人。

晋朝陶庾辈,岂必靠江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听说秋季边防形势紧张,国家的安危都寄托在将领身上。
我并无心去送礼求取官职,只希望能有机会为国效力,如同得到高贵的任命。
边境地区,毡帽人士环绕,幸亏有这样的人才来领导。
像晋朝的陶侃、庾亮那样的人才,他们的成就并非全依赖江神的庇佑。

注释

秋防:秋季边防。
阃臣:指边关将领。
羔雁:古代比喻进献的礼物,如羊和雁。
麟:古人认为麒麟是吉祥之物,这里喻指高位的任命。
毡帽:北方或边疆地区的民族传统头饰。
纶巾:古代文人常戴的丝带头巾,象征儒雅。
陶庾辈:指陶侃、庾亮等有才能的官员。
江神:古人认为江河有神灵,能影响人事。

鉴赏

此诗为宋代诗人刘克庄所作,名为《送叶制参》。诗中的意境和用词都体现了古典文学的婉约与深邃。

首句“闻说秋防急”表达的是边疆的紧迫防守情况,秋天往往是战事频发的季节,这里暗示了一种紧张的心情。紧接着,“安危寄阃臣”则是将国家的安危托付给那些忠诚的臣子,阃指的是宫殿的大门,这里的“阃臣”代指那些守卫在宫廷之人。

第三句“无心致羔雁”中的“羔雁”是古代对朋友的一种美称,这里表示虽然没有刻意去寻求或维护友情,但天长日久,自然而然地结下深厚的友谊。而“有分上麒麟”则是在说,有着共同的志向和理想,就像是古代传说的祥瑞之兽麒麟一样珍贵。

第四句“毡帽环吾境”中的“毡帽”是指北方民族所戴的一种皮制头盔,这里用来形容边塞的戍卒。而“纶巾赖此人”则是在说,国家对那些忠诚守卫边疆的人才有着极高的依赖和信任。

最后两句“晋朝陶庾辈,岂必靠江神”是诗人引用古代名将陶渊明、庾信等人的故事,提出一个反问:难道那些英雄人物能够仅凭借着什么神灵的庇护而立于不败之地吗?这里实际上是在赞扬那些通过个人才华和努力取得成就的人。

诗中融合了对边疆军事紧张局势的关注,对朋友情谊的珍视,以及对古代英雄人物才干的颂扬,展现了一种深厚的情感与广阔的历史视野。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送叶尚书奉祠二首(其二)

身于七邑最孤寒,每辱黄堂刮眼看。

乍可郡无九年蓄,要令民受一分宽。

公闲去伴种司谏,我懒思寻靖长官。

曾出龙门称弟子,感知惟有寸心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送叶尚书奉祠二首(其一)

先生清梦绕林泉,黄纸除书拜地仙。

报答吾君吾相了,徜徉某水某丘边。

事光白傅求闲后,衔似温公约史年。

笑向故山猿鹤说,古来晚节几人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叶尚书赴永嘉二首(其二)

曾系金狨扈属车,田间访旧尚勤渠。

都忘森戟临方岳,但记燃藜共值庐。

谢守吟来谁继者,洛英老去各何如。

山林深密江湖远,相见烦公问起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送叶尚书赴永嘉二首(其一)

洛蜀纷纷孰是非,孤忠惟上与天知。

何曾后世无公论,不愿明时有党碑。

去奉绣帘差足喜,来调金鼎未为迟。

铃斋一穟柑香起,细听中和乐职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