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王事靡盬,不能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王事靡盬,不能蓺稻梁。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
这首诗出自《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集。这首诗通过描写鸟儿聚集在树枝上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政事不修、农事无成的忧虑,以及对父母及百姓生活所承受困苦的关切。诗中的“肃肃”一词用以形容鸟儿聚集时的样子,既表现出一种秩序井然的景象,也反衬出了诗人内心的不安与期待。
诗中反复使用“王事靡盬”、“父母何…”等句式,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加深了主题的表达。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描绘,诗人寄寓了对天命、朝政及民生关怀的心情,表现出古代士人对于社会责任与个人的困顿之间所产生的情感矛盾。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早期中国文学的艺术风格,更通过抒发个人情感来反映社会现实,从而达到了超越时空的思想深度。
不详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有杕之杜,生于道左。彼君子兮,噬肯适我?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有杕之杜,生于道周。彼君子兮,噬肯来游?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人之为言,苟亦无信。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人之为言,苟亦无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葑采葑,首阳之东。人之为言,苟亦无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