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几代儒家业,何年佛寺碑。
地平边海处,江出上山时。
故国人长往,空门事可知。
凄凉问禅客,身外即无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题丘山寺》,通过对丘山寺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佛儒交融以及个人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几代儒家业,何年佛寺碑。”开篇即触及儒家文化的传承与佛教文化的交织,两者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互相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儒家的学术、道德观念与佛教的禅理、空性思想,在这座古老的寺庙中得到了体现和传承。
“地平边海处,江出上山时。”诗人以宏大的自然景象作为背景,描绘了丘山寺所处的地理环境。这里的“地平”、“边海”、“江出上山”,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叹,更隐含着时间流转、世事变迁的哲思。
“故国人长往,空门事可知。”诗人感慨于故乡的人们纷纷前往寺庙寻求心灵的安宁,这里的“空门”指的是佛教中的禅门或寺院,也象征着超脱世俗烦恼的心境。通过这些字眼,诗人表达了对世事无常、人类渴望精神寄托的深刻理解。
“凄凉问禅客,身外即无为。”最后两句,诗人以质朴而深沉的语言,询问那些在寺庙中修行的僧侣,以及他们对于生命与宇宙的看法。这里的“凄凉”四字,既形容了季节的转换,也象征着生命的孤独与无常。而“身外即无为”,则是对佛教中“无为而治”的理念的一种表达,强调的是一种超脱物质、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丘山寺的景象和氛围,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赏,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
不详
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古庙无人入,苍皮涩老桐。
蚁行蝉壳上,蛇窜雀巢中。
浅水孤舟泊,轻尘一座蒙。
晚来云雨去,荒草是残风。
一派吴兴水,西来此驿分。
路遥经几日,身去是孤云。
雨气朝忙蚁,雷声夜聚蚊。
何堪秋草色,到处重离群。
四回山一面,台殿已嵯峨。
中路见山远,上方行石多。
天晴花气漫,地煖鸟音和。
徒漱葛仙井,此生其奈何。
古树千年色,苍崖百尺阴。
发寒泉气静,神骇玉光沉。
上穴青冥小,中连碧海深。
何当烟月下,一听夜龙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