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存子侄长吟酆都韵

江肥石没浪壮激,水瘦石露滩无声。

丛深鹿来平都重,林槁鹿去平都轻。

消息盛衰有如此,是理见处须分明。

孟叟晚年尽心作,孔圣垂老春秋成。

当知血气命于志,不同万物殊枯荣。

好向先生问心极,万里浮舟入帝城。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阳枋的作品,名为《和存子侄长吟酆都韵》。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命与宇宙、盛衰变化以及个人修养的深刻理解。

首句“江肥石没浪壮激”,形象地描绘出江水丰盈,石头在波涛中显得雄伟而有力量。紧接着,“水瘦石露滩无声”则表现了相反的情景,水流减弱,石头露于水面,似乎失去了先前的壮观,但却另有一番静谧。

接下来的“丛深鹿来平都重,林槭鹿去平都轻”,通过鹿的行动,隐喻了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变化。鹿在丛深时步履沉稳,象征着人在职场或社会中地位提升时的稳健;而鹿离去时步履轻盈,则是指人一旦失势,便轻易被世事所遗忘。

“消息盛衰有如此,斯理见处须分明”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变化规律的洞察。这里的“消息”可以理解为生活中的种种信息和体验,“盛衰”指的是繁荣与衰败,而“斯理”是指自然法则或宇宙运行的规律。这两句强调了对于生命、社会现象等变化,需要有清醒的认识。

诗中还提到孟叟(孟子)和孔圣(孔子),表明诗人对这两位哲学家的崇敬。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思想家,而“孟叟晚年尽心作,孔圣垂老春秋成”则是说二人在暮年时仍然致力于学问和教化,这种精神状态被誉为是“春秋成”,即达到了一种完美的境界。

至于“当知血气命于志,不同万物殊枯荣”,诗人强调了人的精神意志与自然界万物的不同。这里的“血气”指的是生命活力,“志”是指人的意志和追求,而“不相同万物殊枯荣”则表明人类追求的高贵和独特性,不应像大自然中其他事物那样,随着时间而生长、衰老。

最后,“好向先生问心极,万里浮舟入帝城”,诗人表达了对智慧和精神境界的追求。这里的“先生”可能是指某位师承或高僧,而“问心极”则是在询问如何达到内心的极致;“万里浮舟入帝城”是一个象征性的表述,意味着通过修行或者深刻的思考,可以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至境。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功底,更是对生命、宇宙和个人修养的一种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226)

阳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昌朝,字宗骥。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 字:正父
  • 籍贯: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
  • 生卒年:1187-1267

相关古诗词

和杨提刑喜雨(其二)

诏许归耕荷圣王,又扶衰病过南方。

幸亲博洽前无辈,每叹平反后必昌。

请雨赖公诚独至,回天愧我德多凉。

作诗志喜亲衔袖,玩把浑如七宝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和陈希舜浊醪二首又次为谋深远之作一首(其二)

几年龙技学勤劳,准拟丰餐嗜炙肴。

庖刃如新惊岁晚,亦无蛙鳝荐松醪。

形式: 七言绝句

和陈希舜浊醪二首又次为谋深远之作一首(其一)

心地虚时来则受,德新要似汤盘又。

浊醪妙理少人知,所以伯禹恶旨酒。

形式: 七言绝句

和知宗喜雨(其一)

灾祥何必问圆穹,自是承流得失中。

旱魃凭谁投远裔,灵科聊复启仙宫。

天怜南国人民困,雨走西郊畎浍通。

多谢宗英相慰劳,也应休戚略相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