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范景仁夜读试卷

案前官烛堕花频,满目高文妙入神。

勇气先登势无敌,巧心后发语尤新。

好贤何啻三薰贵,求宝方知百汰真。

愚鲁自非凭骥发,昆山千里到无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案前的官烛频繁落下烛花,满眼都是高深的文章,精妙无比。
他的勇气如同先发制人,无人能敌,而他的巧妙构思总能带来新颖的话语。
他热爱贤才,尊崇如薰香般珍贵,追求真理时明白只有百里挑一的才是真正的宝贝。
即使自己愚笨鲁钝,没有骏马般的助力,也无法轻易抵达像昆山那样遥远的知识高峰。

注释

官烛:古代官员办公时使用的蜡烛。
高文:指高深、优美的文章。
勇气:此处指人的胆识和决心。
昆山:古代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知识的高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司马光与朋友夜间品鉴试卷时的即兴之作,反映了文人之间切磋琢磨、共同进步的情谊。下面我们来细细鉴赏这首诗。

“案前官烛堕花频,满目高文妙入神。” 开篇两句描绘出夜读的雅致氛围,官烛即宫廷使用的标准蜡烛,这里用以点缀夜晚的宁静。烛光下,案前摆放着花纹装饰的试卷,或许是考生们的作品,“频”字表现了反复审视之意。“满目高文妙入神”则形容诗人阅读时对佳作的赞赏与沉醉。

“勇气先登势无敌,巧心后发语尤新。” 这两句强调了在学问上勇于探索、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以及在创作上巧妙构思、语言独特的才华。“先登”指的是思想上的创新和冒险,“势无敌”则是这种创新带来的无可匹敌之势。紧接着,“巧心后发”表明诗人对作品的精心构思和深思熟虑,而“语尤新”则强调了语言的独到与创新。

“好贤何啻三薰贵,求宝方知百汰真。” 这两句展示了诗人对于才子的喜爱以及寻找真正珠宝的决心。“好贤”即喜爱有才能之士,“何啻”指的是何等珍贵,“三薰”则是用来比喻对人才的重视与培养。而“求宝方知百汰真”则表达了诗人在寻找真正的宝藏(才子)时所展现的坚持和严苛标准。

“愚鲁自非凭骥发,昆山千里到无因。” 最后两句反映出诗人的谦逊态度以及对远方理想的向往。“愚鲁”自谓,表明诗人对于自己的才华持有谦虚的态度,“非凭骥发”则是说不依赖平庸之才,而是在学问上自有所成就。最后,“昆山千里到无因”象征着诗人对远方知识和智慧的渴望,以及追求这些理想的决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写夜读试卷的情景,展现了文人的学问精神、创作态度以及人才观念。它不仅展示了文学之美,更传递了一种对知识与才华的无限追求和尊重。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和景仁闻蝉

春林满岩绿,谁信已鸣蝉。

叶上正多露,山中别有天。

心闲宁感物,道合况忘年。

坐听生秋思,何须膝上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和景仁琼林席上偶成

念昔琼林赐宴归,綵衣绿绶正相宜。

将雏虽复慰心喜,负米翻成触目悲。

殿角花犹红胜火,樽前发自白如丝。

桂林衰朽何须恨,幸有新枝续旧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和景仁答才元寄示花图

高士闲居旧,名花独步今。

移从洛浦远,濯自锦江深。

传得巫山貌,非因延寿金。

不须天女散,已解动禅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和道矩送客汾西村舍杏花盛开置酒其下

田家繁杏压枝红,远胜桃夭与李秾。

何事偏宜闲处植,无端复向别时逢。

林间暂系黄金勒,花下聊飞码碯钟。

会待重来醉嘉树,只愁风雨不相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