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伯襄

读君留别诗,离亭日有祖。

人自送翰林,伯襄毋乃苦。

君是玉堂宾,君身原有主。

递作卿与相,终不易吾故。

权势易为名,君曾作是语。

亦有势愈高,其芳乃愈沮。

譬如丝在染,渐渐非其素。

我今与君别,豫意相期处。

还我旧伯襄,馀物一无取。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云龙所作的《送李伯襄》。诗中表达了对友人李伯襄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其未来仕途的关切和祝福。

首句“读君留别诗,离亭日有祖”点明了送别的场景,诗人通过阅读友人的离别之作,感受到离亭边的依依不舍之情。接着,“人自送翰林,伯襄毋乃苦”两句,诗人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友人李伯襄作为翰林官身份的尊敬,同时也暗示了送别之人的众多,显示出离别场面的隆重。

“君是玉堂宾,君身原有主”两句,进一步赞美了李伯襄的身份地位,同时暗示他虽身处高位,但始终不忘旧交,体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递作卿与相,终不易吾故”则表达了诗人对李伯襄无论职位如何变迁,都不会改变对旧友忠诚的期待。

“权势易为名,君曾作是语”两句,诗人借古喻今,提醒李伯襄在权力和名誉面前要保持清醒,不忘初心。“亦有势愈高,其芳乃愈沮”则进一步强调了地位越高,越容易迷失自我,失去原本的美德。

“譬如丝在染,渐渐非其素”运用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人在权力和地位的影响下,可能会逐渐偏离初心,变得不再纯粹。“我今与君别,豫意相期处”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李伯襄无论走到哪里,都能保持本心,不忘初心。

最后,“还我旧伯襄,馀物一无取”一句,诗人直接表达了希望李伯襄能回归最初的自己,不贪恋外物,保持内心的纯净和真我。

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刻,既是对友人的深情厚谊的表达,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716)

李云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寿潘母

桃花一万树,遥映紫霞裾。

课鹤耕瑶草,呼鸾寄玉书。

丹随掷米就,黍是鍊珠馀。

不用誇龙驭,潘家自有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送黄逢永读书玉溪

黄生落落无他嗜,独把诗书作生计。

有似芸窗老蠹鱼,不知几食神仙字。

名家已自推清白,天与苍松作标格。

虽然体弱不胜衣,一寸心涵万山碧。

曾随计吏谒天子,风卑未展垂云翅。

醉从河伯吸西江,归装剩得一囊水。

自笑期期不能言,懒持手版向公门。

闻道玉溪风物好,柳边遥汎木兰船。

玉溪流水桃花绕,溪上茅堂占林杪。

夜犬时惊唤渡人,醉渔日伴忘机鸟。

黄生时到倚钓矶,鹤骨照耀青玻璃。

酒酣长啸明月上,万丈寒涛绕笔飞。

丈夫本合翔天路,时违暂作五湖主。

我寄閒心与白云,随君直入烟波去。

形式: 古风

赠苍梧陈太守

瘴烟多处是苍梧,卧里何年剖汉符。

凫舄满庭趋属吏,花裙遮道拜蛮奴。

风生官阁摇斑竹,日落江城怨鹧鸪。

帝曰吾今召君矣,莫辞叱驭效驰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题绮绚堂

自从混沌死,入识互为贼。

飞才游想障虚空,自性茫茫收不得。

丈人结习固难忘,潘生又诧锦绣场。

世间饶舌米仲诏,更以绮绚名其堂。

墨池春暖桃花泛,赫蹄日丽馀霞散。

岂知无相即胜相,华言绮语徒为患。

我从我处登兹堂,毫端隐隐发金光。

诗成不解作何语,但闻舌本莲花香。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