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春宫/高阳台

孤鹜披霞,归鞍卸日,晚香菊自寒城。

虚馆灯闲,征衫尘浣,夜深何处砧声。

乱蛩催怨,月明里、依稀数星。

云山迢递,犹误归期,方寸遍萦。秋风燕送鸿迎。

最怜堤柳,白露先零。

倦倚楼高,恨随天远,桂风和梦俱清。

故人千里,记剪烛、西窗赋成。

相如憔悴,宋玉凄凉,酒恨花情。

形式: 词牌: 庆春宫

翻译

孤鹜披着朝霞,归来时马鞍卸下,傍晚的菊花在寒冷的城市中独自开放。
空荡的馆舍灯光闲照,旅途疲惫的衣衫洗净尘埃,深夜何处传来捣衣的声音。
纷乱的蟋蟀唤起哀怨,明亮的月光下,隐约可见几颗星星。
遥远的云山阻隔,延长了归期,心中满是思念。秋风吹过,燕子送别鸿雁。
特别怜惜河堤边的柳树,白露早早地落下。
疲倦地倚靠在高楼,遗憾随着天际延伸,桂花香伴着梦境都显得清新。
远方的朋友,记得我们曾秉烛夜谈,在西窗下写下诗篇。
像司马相如般憔悴,又如宋玉般凄凉,酒中的愁苦和花的情感交织。

注释

孤鹜:孤独的野鸭。
寒城:寒冷的城市。
虚馆:空寂的馆舍。
砧声:捣衣的声音。
乱蛩:纷乱的蟋蟀。
依稀:隐约。
云山:远处的山峦。
方寸:内心。
秋风:秋日的风。
燕送鸿迎:燕子送别飞鸿。
堤柳:河堤上的柳树。
白露:清晨的露水。
倦倚:疲倦地倚靠。
桂风:桂花香的风。
剪烛:剪烛夜谈。
西窗:西边的窗户。
憔悴:形容面容瘦弱。
凄凉:悲凉。
酒恨花情:借酒浇愁,感怀花事。

鉴赏

这首《庆春宫·高阳台》是宋代词人陈允平的作品,通过对孤鹜、晚香菊、砧声、乱蛩、秋风、堤柳、月色、桂香、西窗、故人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孤寂、思乡的情感氛围。词人以“孤鹜披霞”起笔,展现出秋日傍晚的景象,随后通过“归鞍卸日”、“晚香菊自寒城”等句,描绘了旅途归家的疲惫与城市夜晚的寂静。"虚馆灯闲"、“征衫尘浣”则暗示了词人的孤独与漂泊。

“乱蛩催怨”、“月明里、依稀数星”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凄凉,而“云山迢递,犹误归期,方寸遍萦”表达了词人对远方故乡的深深思念。接下来,词人借“秋风燕送鸿迎”描绘季节变换,感叹时光易逝,“最怜堤柳,白露先零”则寓含了岁月无情的感慨。

“倦倚楼高,恨随天远,桂风和梦俱清”写词人登楼远眺,心中愁绪如桂香般清冷,而“故人千里,记剪烛、西窗赋成”则回忆起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最后,“相如憔悴,宋玉凄凉,酒恨花情”借用典故,表达了词人内心的落寞与怀旧之情,以及对友情的深深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词人在秋夜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以及对远方故人的深深挂念。

收录诗词(348)

陈允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衡仲。生卒年俱不确定,“卒年疑在元贞前后,与周密卒年相去不远”,暂依之。少从杨简学,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有诗集《西麓诗稿》,存诗86首,《全宋诗》另从《永乐大典》辑3首,从《诗渊》辑50首,共计139首。有词集《日湖渔唱》和《西麓继周集》,各存词86首和123首,还有5首有调名而无词,《全宋词》无另辑者,共计209首

  • 字:君衡
  • 号:西麓
  • 籍贯:宋末元初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县)
  • 生卒年:1215-1220

相关古诗词

扫花游/扫地游.雷峰落照

数峰蘸碧,记载酒甘园,柳塘花坞。最堪避暑。

爱莲香送晚,翠娇红妩。欸乃菱歌乍起,兰桡竞举。

日斜处。望孤鹜断霞,初下芳杜。遥想山寺古。

看倒影金轮,溯光朱户。瞑烟带树。

有投林鹭宿,凭楼僧语。可惜流年,付与朝钟暮鼓。

漫凝伫。步长桥、月明归去。

形式: 词牌: 扫地游

扫花游/扫地游

蕙风扬暖,渐草色分吴,柳阴迷楚。寸心似缕。

看窥帘燕妥,妒花蝶舞。剪剪愁红,万点轻飘泪雨。

怕春去。问杜宇唤春,归去何处。后期重细许。

倩落絮飞烟,障春归路。长亭别俎。

对歌尘舞地,暗伤蛮素。算得相思,比著伤春又苦。

正凭伫。听斜阳、断桥箫鼓。

形式: 词牌: 扫地游

早梅芳(其二)

凤钗横,鸾带绕。独步鸳鸯沼。

阑干斜倚,自打精神对花笑。

贴衣琼佩冷,衬袜金莲小。

卷香茵缥缈,舞袖称纤妙。梦初成,欢未了。

明日青门道。离云别雨,脉脉无情画堂晓。

柳边国骄马去,翠阁空凝眺。渐春风、绿愁江上草。

形式: 词牌: 早梅芳

早梅芳/喜迁莺(其一)

柳初妍,花渐好。可恨行期到。

落梅香尽,澹月朦胧影微照。

风帘银烛暗,露幕金花小。

纵离歌缓唱,残角又霜晓。琐窗前,秦吉了。

促上长安道。扬鞭西去,几点稀星尚云表。

去程疑是梦,宿酒昏情抱。凤楼空,琼箫声渐杳。

形式: 词牌: 早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