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献一章聊歌盛美亦次前韵庶达下情盖采群情非独谀说

搢绅公论比何如,万物熙熙燮理馀。

罢相暂游端揆地,退朝闲读圣人书。

荀公道在馨香远,谢传情高世俗疏。

闻说吹尘还入梦,东山争得久安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士大夫的公论相比如何,世间万物和谐有序之余。
从宰相职位暂时退下来,闲暇时阅读圣贤之书。
荀公的道德如同香气远扬,谢公的情操高尚超脱世俗。
听说尘世纷扰仍会入梦,怎能长久在东山悠然隐居。

注释

搢绅:指士大夫。
公论:公众的意见或评价。
熙熙:形容繁荣兴盛。
燮理:调和治理。
罢相:辞职或免去宰相职务。
端揆:古代官职名,相当于宰相。
圣人书:指儒家经典著作。
荀公:荀况,战国时期儒家学者。
馨香:比喻美德或声誉。
世俗疏:超脱于世俗之外。
吹尘:比喻世事纷扰。
入梦:进入梦境,引申为萦绕心头。
东山:代指隐居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至所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古籍圣人的追念,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高洁情操的意境。

"搢绅公论比何如,万物熙熙燮理馀。" 这两句开篇即以宏大的视角审视天地间万物之盛况,表达了对大自然和谐美好的一种赞叹。

"罢相暂游端揆地,退朝闲读圣人书。" 诗人在这里展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一方面是在官场上淡泊名利(罢相),另一方面则是退隐后专心读圣人的书籍,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荀公道在馨香远,谢传情高世俗疏。" 这两句通过对古代哲人荀子和谢安的赞扬,表达了诗人对他们高洁品格和深邃学问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世间纷扰和庸俗情感的超然态度。

"闻说吹尘还入梦,东山争得久安居。"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自己所追求的那种精神境界的一种渴望,即希望能够在某个宁静之地长久安居,不受世俗纷扰的干扰。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和古代圣哲的赞颂,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情操和精神追求的向往,以及对于超脱尘世、获得内心宁静的渴望。

收录诗词(90)

李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再献五章奉资一笑(其一)

福德才名尽不如,三朝荣贵四旬馀。

花前尚饮连觥酒,灯下犹看细字书。

黄閤暂抛金印重,青铜闲照雪髯疏。

苍生共指中台位,除是明公更合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再献五章奉资一笑(其三)

逢春春半合何如,火急谋欢二月馀。

且向花间行载酒,谁能窗下卧看书。

追攀每恨朱门远,鄙吝仍怜玉柄疏。

他日相寻预相报,芳时多不在蓬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再献五章奉资一笑(其四)

而今秘阁古难如,何啻梁元十万馀。

无本尽从三馆借,有签重遣八分书。

芸香欲辟鱼心蠹,汗简犹嫌吏手疏。

号作蓬山应不错,祇缘清净似仙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再献五章奉资一笑(其五)

小院荒凉亦自如,才盈五亩又无馀。

槛中脩竹依时种,壁上斜行信手书。

雨打杏花将烂漫,风吹杨柳渐扶疏。

诚知浊酒非公饮,频为芳辰过陋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