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堂

扫除黄叶拂尘埃,讲座虽虚尚有台。

岁晚乔松典型在,烟波叠嶂画图开。

不须瑞露从天降,应是慈云为客来。

须信中边甜似蜜,吟诗未足报崔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清扫落叶去除尘埃,虽然讲座空荡还有台。
寒冬时节松树依然挺立,山峦叠嶂如画展开。
无需期待祥云降下甘露,应是慈祥的云彩为我而来。
相信边疆的甜蜜如同蜜糖,吟诗不足以回报崇高的山峰。

注释

扫除:清扫。
黄叶:落叶。
尘埃:尘土。
尚:仍然。
有台:存在讲台。
乔松:高大的松树。
典型:典范。
烟波:雾气和波光。
叠嶂:重叠的山峰。
瑞露:吉祥的露水。
天降:从天而降。
慈云:慈祥的云彩。
须信:必须相信。
中边:边疆。
甜似蜜:像蜜一样甜。
吟诗:吟诵诗歌。
崔嵬:高峻的山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中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学术和修养的追求与向往。开篇“扫除黄叶拂尘埃”两句,设定了一个秋末或冬初的场景,诗人已清理掉落叶和浮尘,显露出一片干净的空间,这里象征着心灵的澄清。

接着,“讲座虽虚尚有台”,即便是实体的讲学之地不再,但精神上的讲堂依旧存在。这里“台”字承上启下,与后文“典型在”相呼应,表明诗人对于学问和传统的尊崇。

第三、四句,“岁晚乔松典型在,烟波叠嶂画图开”,诗人以年迈古松比喻经典不朽,同时景象转向山水之间,以“烟波”、“叠嶂”营造出一幅动人的自然风光画卷。

下片“不须瑞露从天降,应是慈云为客来”,诗人感受到一种非凡的滋润,不需要天赐的甘露,因为有着如慈母般温柔的云朵在此地游走,为这宁静之所带来了生命之水。

末尾两句,“须信中边甜似蜜,吟诗未足报崔嵬”,诗人对待知识和修养的态度是坚信不移,这份甘美胜过世间任何甜蜜。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的追求永无止境,即便是在高深如崔嵬(形容山高)的地方,也无法完全表达这份报效之情。

整体来看,诗中蕴含着对知识传承、自然美景和个人修养的深刻思考,是一首融合了哲理与美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188)

王义山(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初文学大家王禹偁的后裔。精《易》学,善词赋。宋末进士二十四年卒,年七十四。其诗学刘克庄,王士禛《池北偶谈》卷一八讥其为“下劣诗魔,恶道坌出”、“酸腐庸下”。《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文皆沿宋季单弱之习,绝少警策”(卷一六六)。著《稼村类稿》三十卷,有明正德刻本、万历刻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诗》卷三三五二至三三五四录其诗三卷。文收入《全元文》。事迹见本集卷二九自作墓志铭、《元诗选》二集甲集

  • 字:元高
  • 号:稼村
  • 籍贯:富州(今江西丰城)
  • 生卒年:1214——1287

相关古诗词

西湖即席和冷泉亭韵

石溜寒泉山色阴,我来本不为花寻。

愿分一滴清泉水,尽涤平生尘垢心。

虚洞迂风桥畔过,急滩泻月水痕深。

襟期难与凡人道,好和沧浪濯足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观海潮

凭谁撼得海门开,疑是神兵著力推。

霎地起来银一线,驾山卷起雪千堆。

列江画舫浮天去,几片红旗逐浪回。

毕竟神京钟王气,海神岂为子胥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别中斋杨左丞

孤山久无主,谁伴月昏黄。

归兴西湖动,离情南浦伤。

官清从马瘦,政暇又诗忙。

莫羡和羹事,林逋有暗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寿崇节致语口号

东极承颜肃紫宸,恩醲湛露燕群臣。

香传禁柳鸣球瑟,影颤宫花蔼缙绅。

璀璨祥光三殿晓,怡愉和气万年春。

明朝又纪流虹瑞,更效封人祝圣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