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旱

旧俸存无几,生齿日益多。

敝庐虽粗完,空廪无麦禾。

首种二顷田,奈此春旱何。

谁能持只鸡,一酹邢山阿。

饥寒谁相念,幸龙未见呵。

去年投虎头,叩门用干戈。

邂逅一尺雨,岂复阴阳和。

幽明初不隔,诚意岂在多。

恻然上通天,矧此一盘涡。

云兴雨随至,父老行且歌。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翻译

过去的俸禄所剩无几,人口却一天天增多。
破旧的房子虽然勉强完整,但粮仓里没有麦子和稻谷。
首先开垦了两顷田地,但面对这春旱怎么办呢?
谁能带着一只鸡,到邢山那里祭奠祈福。
饥饿寒冷中无人挂念,幸好龙王还未发怒。
去年我求助于权势,敲门时动用了武器。
偶然间下了一场小雨,难道能恢复天地间的和谐?
生死界限原本不分明,真诚的心意并不在于多寡。
我满怀悲悯仰望天空,更何况人间还有如此困境。
随着乌云的兴起,雨水随之而来,乡亲们将要歌唱庆祝。

注释

生齿:人口。
敝庐:破旧的房屋。
空廪:空荡荡的仓库。
邢山:地名,可能象征祈祷的对象。
干戈:兵器,这里指求助的手段。
邂逅:偶然遇到。
幽明:生死。
诚意:真心实意。
一盘涡:比喻复杂混乱的局面。
父老:老年人,村民。
行且歌:边走边唱,表示喜悦或庆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春旱》,诗人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家庭生活的艰辛和个人内心的忧虑。首联“旧俸存无几,生齿日益多”表达了诗人收入微薄而人口增长的困境。接着,“敝庐虽粗完,空廪无麦禾”写出了家中粮食短缺的情况,田地因春旱无法种植。

“首种二顷田,奈此春旱何”流露出对干旱的无奈,诗人希望能通过辛勤劳动来应对灾情。“谁能持只鸡,一酹邢山阿”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神灵的祈求,希望得到降雨的恩赐。“饥寒谁相念,幸龙未见呵”暗示了对社会关怀的期待,同时也揭示了底层人民生活的艰难。

“去年投虎头,叩门用干戈”回忆了去年的困境,可能是指遭遇官府或其他困难时不得不求助于武力。“邂逅一尺雨,岂复阴阳和”表达了对意外降雨的感激,认为这是天地和合的象征。“幽明初不隔,诚意岂在多”强调真诚的心意超越形式,即使在困厄中也能向上天传达。

最后两句“云兴雨随至,父老行且歌”描绘出雨后村民欢庆的场景,象征着希望的到来和生活的复苏。整体来看,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以及对自然和人情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昭君村

峡女王嫱继屈须,入宫曾不愧秦姝。

一朝远逐呼韩去,遥忆江头捕鲤鱼。

江上大鱼安敢钓,转柁横江筋力小。

深边积雪厚埋牛,两处辛勤何处好。

去家离俗慕荣华,富贵终身独可嗟。

不及故乡山上女,夜从东舍嫁西家。

形式: 古风

柳湖感物

柳湖万柳作云屯,种时乱插不须根。

根如卧蛇身合抱,仰视不见蜩蝉喧。

开花三月乱飞雪,过墙度水无复还。

穷高极远风力尽,弃坠泥土颜色昏。

偶然直堕湖中水,化为浮萍轻且繁。

随波上下去无定,物性不改天使然。

南山老松长百尺,根入石底蛟龙蟠。

秋深叶上露如雨,倾流入土明珠圆。

乘春发生叶短短,根大如指长而坚。

神农尝药最上品,气力直压钟乳温。

物生禀受久已异,世俗何始分愚贤。

形式: 古风

泉城田舍

泉城欲治麦禾囷,五亩邻家肯见分。

莫问三吴朱处士,似胜吾乡扬子云。

阴晴卒岁关忧喜,丰约终身看逸勤。

家世本来耕且养,诸孙不用耻锄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癸丑二月重到汝阴寄子瞻二首(其一)

忆赴钱塘九月秋,同来颍尾一扁舟。

退居尚有三师在,好事须为十日留。

倾泻向人怀抱尽,忠诚为国始终忧。

重来东阁皆尘土,泪滴春风自不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