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仆射东山集诗

萧萧云色滋,惟爱起长思。

乔木啸山曲,征鸟怨水湄。

共惜玉樽暮,愿是光阴迟。

绅裳视绝云,衔意方此时。

诵饰江皋驾,终从海滨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此诗是江淹的《东山集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江淹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婉的笔触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怀。

首句“萧萧云色滋”,展现了作者面对连绵不断的云海,内心涌起浓厚的思念。这里,“萧萧”形容云的轻盈流动,而“滋”则暗示着这种景象带来的深远情思。

接着,“惟爱起长思”,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份自然美景的独特钟爱,以及由此引发的无尽思绪。这里的“惟爱”表明了对自然之美的专一喜悦,而“长思”则是这种喜悦所激发出的持久不息的情感波动。

第三句“乔木啸山曲”,描写了大树间传来的风声,呼应着山谷中的曲折。这里,“乔木”指的是高大的树木,而“啸山曲”则是风穿梭其间所发出的声音,这种声音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第四句“征鸟怨水湄”,则写了远行的鸟儿对水边的依恋和不舍。这里,“征鸟”指的是远行的鸟类,而“怨水湄”则表达了它们对于水边美好风光的留恋之情。

在第五句“共惜玉樽暮”,作者与自然界共同珍惜着日落时分那如同玉一样纯净的酒。这里,“共惜”表明了一种和谐共生的情感,而“玉樽暮”则是对晚霞中酒杯里液体光影的美好描绘。

第六句“愿是光阴迟”,表达了作者希望时光能够稍微停留,好让这份美丽的景致和心境得以延续。这里,“愿是”表明了作者的愿望,而“光阴迟”则是对时间流逝的一种渴望。

第七句“绅裳视绝云”,写的是穿着华丽衣装仰望那些已经消散在天边的云朵。这里,“绅裳”形容了作者的衣着,而“视绝云”则是对远处云海的凝望。

最后一句“衔意方此时”,表达了作者将这份情感深藏于心,正如现在这样珍惜和回味。这里,“衔意”指的是将某种情感或事物深深地铭记在心,而“方此时”则强调了这一刻的特殊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和对于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收录诗词(134)

江淹(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为建安吴兴县令。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

  • 字:文通
  • 籍贯: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
  • 生卒年:444—505

相关古诗词

杂体诗三十首(其十五)刘太尉琨伤乱

皇晋遘阳九,天下横氛雾。

秦赵值薄蚀,幽并逢虎据。

伊余荷宠灵,感激狥驰骛。

虽无六奇术,冀与张韩遇。

宁戚扣角歌,桓公遭乃举。

荀息冒险难,实以忠贞故。

空令日月逝,愧无古人度。

饮马出城濠,北望沙漠路。

千里何萧条,白日隐寒树。

投袂既愤懑,抚枕怀百虑。

功名惜未立,玄发已改素。

时哉苟有会,治乱惟冥数。

形式: 古风

当春四韵同□左丞诗

雷萌山中草,云煦江上花。

流烟漾璇景,轻风泛凌霞。

我有幽兰念,衔意瞩里斜。

友人殊未还,独慰檐前华。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杂三言五首(其二)访道经

百学兮异文。锦派兮绮分。珍君之言兮皦无际。

悦子之道兮迥不群。澹深韵于白水。

俨高意于浮云。轨贤豪于后学。轶望识于前文。

兹道兮可传。可传兮皓然。挟兹心兮赴绝国。

怀此书兮坐空山。空山隐辚兮穷翠崿。

水散漫兮涵素壑。海外阴兮气昙昙。

江上月兮光灼灼。东南出兮是一山。

西北来兮乃双鹤。池中莲兮十色红。

窗前树兮万叶落。四壁深兮乃泬㵳。

左右虚兮如寂寞。寂寞兮山室。德经兮道?。

荡魂兮刷气。掩忧兮静疾。信若人兮先觉。

聊与子兮如一。

形式: 古风

杂三言五首(其一)构象台

曰上妙兮道之精。道之精兮俗为名。

名可宗兮圣风立。立圣风兮兹教生。

写经记兮记图刹。画影象兮在丹青。

起净法兮出西海。流梵音兮至索溟。

网紫宙兮洽万品。冠璇寓兮济群生。

余汩阻兮至南国。迹已徂兮心未扃。

立孤台兮山岫。架半室兮江汀。累青杉于涧构。

积红石于林棂。云八重兮七色。山十影兮九形。

金灯兮江篱。环轩兮匝池。相思兮豫章。

戴雪兮抱霜。栽异木而同秀。钟杂草而一香。

苔藓生兮绕石户。莲花舒兮绣池梁。

伊日月之寂寂。无人音与马迹。耽禅情于云径。

守息心于端石。永结意于鹫山。长憔悴而不惜。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