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三言五首(其二)访道经

百学兮异文。锦派兮绮分。珍君之言兮皦无际。

悦子之道兮迥不群。澹深韵于白水。

俨高意于浮云。轨贤豪于后学。轶望识于前文。

兹道兮可传。可传兮皓然。挟兹心兮赴绝国。

怀此书兮坐空山。空山隐辚兮穷翠崿。

水散漫兮涵素壑。海外阴兮气昙昙。

江上月兮光灼灼。东南出兮是一山。

西北来兮乃双鹤。池中莲兮十色红。

窗前树兮万叶落。四壁深兮乃泬㵳。

左右虚兮如寂寞。寂寞兮山室。德经兮道?。

荡魂兮刷气。掩忧兮静疾。信若人兮先觉。

聊与子兮如一。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江淹在南北朝时期创作的,名为《杂三言五首(其二)访道经》。诗中融合了对书籍知识的赞美和个人修养的追求,以及对于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反映。

"百学兮异文。锦派兮绮分。珍君之言兮皦无际。悦子之道兮迥不群。" 这几句表达了对各种学问与文学作品的赞赏,以及对于珍贵的友情和高尚的情操的追求,反映出诗人广泛涉猎并重视个人品德。

"澹深韵于白水。俨高意于浮云。轨贤豪于后学。轶望识于前文。" 这些句子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追求高远志向和深邃内涵,同时也表明了对知识传承和个人修养的重视。

"兹道兮可传。可传兮皓然。挟兹心兮赴绝国。怀此书兮坐空山。" 这几句诗强调了一种可以传承的道理,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道理的珍视,以及愿意将其带入遥远的地方去探索和修炼。

接下来的部分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如"空山隐辚兮穷翠崿。水散漫兮涵素壑。海外阴兮气昙昙。江上月兮光灼灼。东南出兮是一山。西北来兮乃双鹤。池中莲兮十色红。窗前树兮万叶落。" 这些描写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受,也映射出了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几句"四壁深兮乃泬㵳。左右虚兮如寂寞。寂寞兮山室。德经兮道?。荡魂兮刷气。掩忧兮静疾。信若人兮先觉。聊与子兮如一。" 则是对个人修养的进一步探讨,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以及对于友情和道德修养的重视。

整首诗通过对知识、自然、个人的多维度描写,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是一篇融合了哲理与美景的佳作。

收录诗词(134)

江淹(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为建安吴兴县令。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

  • 字:文通
  • 籍贯: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
  • 生卒年:444—505

相关古诗词

杂三言五首(其一)构象台

曰上妙兮道之精。道之精兮俗为名。

名可宗兮圣风立。立圣风兮兹教生。

写经记兮记图刹。画影象兮在丹青。

起净法兮出西海。流梵音兮至索溟。

网紫宙兮洽万品。冠璇寓兮济群生。

余汩阻兮至南国。迹已徂兮心未扃。

立孤台兮山岫。架半室兮江汀。累青杉于涧构。

积红石于林棂。云八重兮七色。山十影兮九形。

金灯兮江篱。环轩兮匝池。相思兮豫章。

戴雪兮抱霜。栽异木而同秀。钟杂草而一香。

苔藓生兮绕石户。莲花舒兮绣池梁。

伊日月之寂寂。无人音与马迹。耽禅情于云径。

守息心于端石。永结意于鹫山。长憔悴而不惜。

形式: 古风

杂三言五首(其四)悦曲池

北山兮黛柏。南江兮赪石。赪峰兮若虹。

黛树兮如昼。暮云兮十里。朝霞兮千尺。

千尺兮绵绵。青气兮往旋。桐之叶兮蔽日。

桂之枝兮刺天。百谷多兮泻乱波。

杂涧饶兮鹜丛泉。竟长洲兮匝东岛。

萦曲屿兮绕西山。山峦岏兮水环合。

水环合兮石重沓。林中电兮雨冥冥。

江上风兮木飒飒。盟清冷兮适潺湲。

白云起兮吊石莲。客子思兮心断绝。

心断绝兮愁无闲。步东池兮夜未艾。

卧西窗兮月向山。引一息于魂内。扰百绪于眼前。

意春兰与秋若。愿不绝于江边。

形式: 古风

杂三言五首(其五)爱远山

伯鸾兮已远。名山兮不返。逮绀草之可结。

及朱华之未晚。緤余马于椒阿。漾余舟于沙衍。

临星朏兮树暗。看日烁兮霞浅。浅霞兮驳云。

一合兮一分。映壑兮为饰。缀涧兮成文。

碧色兮婉转。丹秀兮芬蒀。深林寂以窈窈。

上猿狖之所群。群猿兮聒山。大林兮蔽天。

枫岫兮筠岭。兰畹兮芝田。紫蒲兮光水。

红荷兮艳泉。香枝兮嫩叶。翡累兮翠叠。

非郢路之辽远。实寸忧之相接。欷美人于心底。

愿山与川之可涉。若溘死于汀潭。哀时命而自惬。

形式: 古风

杂三言五首(其三)镜论语

巡青史之残诰。览朱管之遗册。惟鲁滨之一叟。

信衔道而探寂。世艰险而多阻。君英明而不革。

讲业兮齐卫。论精兮汴泗。子之说兮义已秘。

成贾郑之雄理。可黄何之壮思。惜古人之取才。

瞰青云而靖意。意恬怅兮有端。才嶒峻兮可观。

宪妫禹而折法。袭仁谊而求安。不嬿婉于戚施。

宁踸踔于马兰。俾后生之庶士。鉴明德之音翰。

惟山中兮寂寞。沉忧思兮无从。石红青兮百叠。

山浓淡兮万重。日下兮□□。月出兮铜峰。

竹色兮拂户。水气兮绕窗。味哲人之遗珍。

折片句兮忘老。嘉石门之埋名。怜柳子之沈道。

书吴伯于衣袖。镂颜子于心抱。筹出处之叔仲。

酌言默之多少。若妙行与上灵。非积学之所绍。

至游夏以升降。幸砥心而勿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