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九锁山.大涤洞天

九锁绝人寰,一嶂耸天柱。

自从开辟来,著此洞天古。

奇石千万姿,元不费神斧。

帝敕守六丁,山夔孰敢侮。

白昼中冥冥,游者必持炬。

或绚若霞敷,或蹙若波诡。

或竖若旌幢,或悬若钟鼓。

或虎而爪踞,或凤而翅舞。

异状纷献酬,清音起击拊。

不知金堂仙,恍惚在何许。

褰衣下侧径,层岚结琼乳。

径极罅转深,幽潭蓄风雨。

劣容童竖入,恐触蛟龙怒。

凛乎不可留,长啸出岩户。

形式: 古风

翻译

九重锁链封锁人间,一座山峰直插天柱。
自开天辟地以来,这里就藏着古老的洞天福地。
奇形怪石姿态万千,显然并非人力所为。
天帝命令六丁神将守护,山中的夔龙谁还敢轻侮。
即使在白天,也需手持火把,因为光线昏暗。
有的石头如云霞般绚丽,有的像波浪般奇特。
有的像旗帜飘扬,有的像钟鼓悬挂。
有的石头像猛虎张牙舞爪,有的像凤凰展翅飞翔。
形态各异的石头仿佛在献礼,清脆的声音如同击鼓抚琴。
那金碧辉煌的仙殿,仿佛虚无缥缈,不知何处。
提起衣角,沿着小路下行,层层山岚凝结成洁白的乳汁。
小径尽头缝隙更深,幽深的潭水隐藏风雨。
连小孩也不敢轻易进入,怕惊动蛟龙发怒。
这里令人敬畏,不敢久留,只能长啸一声离开岩洞。

注释

绝:隔绝。
嶂:高峻的山峰。
开辟:宇宙形成之初。
洞天:神话中的仙境。
神斧:比喻自然之力。
六丁:古代神话中的星宿神将。
夔:传说中的兽,一足。
冥冥:昏暗不明。
炬:火把。
霞敷:如霞光般灿烂。
蹙:收缩、聚集。
旌幢:古代旗帜。
钟鼓:古代乐器。
蛟龙:传说中的龙,尤指水龙。
岩户:岩石的入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景熙的《游九锁山.大涤洞天》,描绘了九锁山及其大涤洞天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首句“九锁绝人寰,一嶂耸天柱”展现了山势的险峻和超凡脱俗之感。接下来,诗人赞美了洞天自古以来的古老与神奇,奇石形态各异,仿佛非人力所为,暗示着自然的鬼斧神工。

“帝敕守六丁,山夔孰敢侮”暗指洞天受到神灵守护,增添了神秘色彩。进入洞内,光线昏暗,游人需手持火把,景色变幻莫测,如霞光斑斓、波涛汹涌,又如旗帜飘扬、钟鼓悬挂,形象生动。动物形状的石头也各具特色,仿佛在向游人展示异彩纷呈的酬答。

诗人想象金堂仙人可能隐匿其中,但并未直接显现,反而引导读者深入探索。沿途景色愈发幽深,有如仙境,令人敬畏。最后,诗人因担心惊动潜藏的蛟龙,不敢久留,只能长啸而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神秘洞天的向往之情。

整体上,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九锁山的奇特景观,富有想象力和神秘感,体现了宋诗的山水诗风。

收录诗词(312)

林景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德阳,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 字:德暘
  • 号:霁山
  • 籍贯:温州平阳(今属浙江)
  • 生卒年:1242~1310

相关古诗词

游九锁山.洞霄宫

洞天有别云,福地无凡土。

嘉名此兼擅,灵气适专聚。

峰峦互重掩,云雾自吞吐。

飘然乘泠风,一瓣谒琼宇。

住山老黄冠,迎客琪树午。

鱼鱼美少年,华裾集斋鼓。

往者修鍊人,飞升接高武。

尔来何寂寥,山川亦今古。

甲第拟王侯,亿万富仓庾。

所以气体移,学道不精苦。

吾闻郭许俦,卓庵老林莽。

终日对白云,餐松饮石乳。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游九锁山.翠蛟亭

百雷斗我前,八溟覆我后。

谁哉擘巨崖,纵此翠蛟走。

又疑蜀川下,万骑赴峡口。

凭阑神为摇,清寒逼两肘。

久乃与之忘,一洗耳目垢。

骨冷春木臞,魂惊夜猿吼。

神仙亦爱奇,临流并琼玖。

乘鲤琴高风,捉月太白手。

跳入水晶宫,身世亦何有。

缅怀玉局翁,不受荒幻诱。

尔来谒空祠,采蘋奠玄酒。

百年等一沤,道先天地寿。

逝者固如斯,川上叹鲁叟。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游仙坛

窈窕悬僧庐,空山断诸想。

上邻境泬寥,下瞰色苍莽。

猿鹤无宿期,今古契真赏。

坐中风雅谈,林壑散清响。

凉飙洒我发,白云随我杖。

醉卧松下石,不知海月上。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登谢客岩

巀嶭镇九斗,赑屃挟五丁。

飞霞适何来,缥缈开殊庭。

永怀谢康乐,坐啸山水城。

旷代得真契,登临有馀情。

松风洒六月,使我毛骨清。

猿鸟亦仙意,人生胡营营。

石麟卧荒麓,问此谁氏茔。

野老向我言,其人昔公卿。

珠玉照黄壤,送者冠盖倾。

华朽变百年,所宝非修名。

乃知钟鼎贵,不如芝薇馨。

所以世外人,返老还吾婴。

倚杖空叹息,洞口云冥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