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长忆在庐岳,免低尘土颜。
煮茶窗底水,采药屋头山。
是境皆游遍,谁人不羡闲。
无何一名系,引出白云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在。开篇“长忆在庐岳,免低尘土颜”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生活的深刻怀念,以及远离尘世喧嚣的心境。“煮茶窗底水,采药屋头山”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日常的生活情景,是在自然中寻找灵感和宁静。
“是境皆游遍,谁人不羡闲”则表明诗人对这种田园生活的喜爱,以及他认为这是值得羡慕的清净状态。最后两句“无何一名系,引出白云间”,通过比喻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够与自然融为一体,即便是无名,也愿随风飘散在白云之中。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清新,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心灵自由的理想。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一别三年长在梦,梦中时蹑石棱层。
泉声入夜方堪听,山色逢秋始好登。
岩鹿惯随锄药叟,溪鸥不怕洗苔僧。
人间有许多般事,求要身闲直未能。
紫阁白云端,云中有地仙。
未归蓬岛上,犹隐国门前。
洞口人无迹,花阴鹿自眠。
焚香赋诗罢,星月冷遥天。
吾宗不谒谒诗宗,常仰门风继国风。
空有篇章传海内,更无亲族在朝中。
其来虽愧源流浅,所得须怜雅颂同。
三十年吟到今日,不妨私荐亦成公。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