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其三)

珍丛销歇,镇分花拂柳。拟向东皇绿章奏。

记琴心惜别,鬓影伤春,挨过了、一树碧桃开后。

青衫无恙在,小杜才华,湖海飘零十年久。

钿约古难圆,化作胭脂,愿镇日、不离卿口。

且手擘红蕉写新词,拚地老天荒,相思白首。

形式:

鉴赏

这首《洞仙歌·其三》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易顺鼎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段深情的离别与怀念。诗人以“珍丛销歇”起笔,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如同花柳之间的短暂欢愉。他向东皇(即太阳神)呈上绿章,倾诉心中的琴心惜别之情和春光易逝的感慨。

“一树碧桃开后”象征着时间的流转,诗人感叹岁月匆匆,自己青衫依旧,才华如杜甫般飘零江湖已十年。接着,他借用钿约(古代情侣间的信物)难以圆满的典故,表达了对旧爱的深深眷恋,希望她的形象能永远留在自己的心中。

最后,诗人决定用手中的红蕉(一种植物,叶子可书墨)写下新的词句,表达至死不渝的相思之情,即使到地老天荒,也要与思念共度白头。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作者对爱情的执着和对过去的怀念。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金缕曲

软语花边听。正商量个侬归计,矮鬟肩并。

话到明朝销魂处,数点啼珠偷迸。

更不管舞衫红沁。

小院沈沈春如海,便缃桃落尽无人问。

心上有,别离恨。明珰莫负年时赠。

怎忘他弄娇体态,倚愁情性。

纵倩张郎偷春笔,写出眉痕一寸。

也难写相思一寸。

回首秦楼箫声杳,算兰堂未抵蓬山近。

应寄个,紫鸾信。

形式:

齐天乐

神山一堕罡风劫,三生坠欢空记。

黛恨难传,红情渐减,闲却笔尖眉意。伤春况味。

又歌扇飘零,舞衣憔悴。

惯听琵琶,青衫禁得几回泪。

琐窗旧时啼乌,甚悤悤催换,镜里尘世。

今夜西楼,半钩凉月,慵照彩鸾孤戏。愁妆印水。

料翠被香残,紫箫声脆。梦到银屏,灵狸花底睡。

形式:

念奴娇.江南舟中作

英雄往矣,对江山赢得,乱愁千斛。

今古梦痕消不尽,付与败蕉残鹿。

醉里征诛,愁边歌舞,画就兴亡局。

欲书遗恨,南山可惜无竹。

应念茂苑风花,台城烟草,萧瑟空云木。

曾倚舵漏闲眺望,惟见暮帆沙骛。

狸去祠荒,雀飞桥冷,悽断前朝曲。

无情最是,秦淮一片寒绿。

形式:

贺新凉

憔悴江南客。问六代繁华去后,竟无消息。

一片孤城斜照里,剩有青山半壁。

听打岸寒潮正急。

龙虎销残莺燕老,便英雄儿女皆陈迹。

聊付与,隔江笛。桃花暗抱脂痕泣。

经几度移根换叶,嫩红犹湿。

廿四桥边眉样月,曾照琼娘夜立。

更不管玉箫声寂。

流尽旧家帘幕影,恨秦淮总是无情碧。

摇画舫,到烟夕。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