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金入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
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
这首诗是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中的第二十六首,主要通过比喻和典故来探讨诗歌创作和评价。诗人以黄金入炉炼制为喻,表达对诗歌创作精益求精的态度,强调作品应不断提炼,去除杂质,达到纯净无暇的境地。"金入洪炉不厌频",意指好的诗作如同黄金经过反复锤炼,越磨砺越珍贵。
接着,诗人提到苏门(苏轼门下)如果有忠诚的才子,那么他们的诗歌创作将会更加独特和创新,"肯放坡诗百态新",暗指如果能有像苏轼那样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们的作品会呈现出各种新颖的风貌。这里借苏轼之名,表达了对诗歌创新和个性化的推崇。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诗歌创作的一种理想追求,倡导诗歌创作要不断打磨,追求独特和创新,同时也表达了对优秀诗人的期待。
不详
切响浮声发巧深,研磨虽苦果何心?
浪翁水乐无宫徵,自是云山韶濩音。
杨柳青青沟水流,莺儿调舌弄娇柔。
桃花记得题诗客,斜倚春风笑不休。
白骨纵横似乱麻,几年桑梓变龙沙。
只知河朔生灵尽,破屋疏烟却数家!
道旁僵卧满累囚,过去旃车似水流。
红粉哭随回鹘马,为谁一步一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