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新罗人及第归

捧桂香和紫禁烟,远乡程彻巨鳌边。

莫言挂席飞连夜,见说无风即数年。

衣上日光真是火,岛旁鱼骨大于船。

到乡必遇来王使,与作唐书寄一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我捧着桂花的香气和紫禁城的烟雾,旅程遥远,直到巨鳌的边缘。
不要说帆船疾飞一夜就能抵达,听说那里即使无风也会停留数年。
阳光照在衣服上就像真的火焰,海岛旁的鱼骨比船还要大。
到达家乡必定会遇到使者,我会写一篇书信,托他带给唐朝的朋友们。

注释

桂香:桂花的香气,象征高雅或故乡的气息。
紫禁烟:紫禁城的烟雾,可能指宫廷的氛围或历史的痕迹。
巨鳌:神话中的大海龟或象征远方的大地。
挂席:古代船只的帆布,这里指乘船远行。
无风即数年:形容旅途漫长,即使顺风也需很长时间才能到达。
衣上日光:阳光照射在衣物上的景象,比喻生活艰辛。
鱼骨大于船:夸张的手法,强调海岛荒凉,鱼骨之大象征资源匮乏。
王使:朝廷或国王的使者,代表官方信息或权威。
唐书:唐朝的历史书籍,也可能指给唐朝朋友的信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的场景,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捧桂香和紫禁烟"一句,通过对桂花和宫廷特有的香气的描写,营造了一种高贵而又淡雅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送别之人可能来自皇家或是朝廷命官。

接下来的"远乡程彻巨鳌边"一句,则通过对长途跋涉和海上航行的描绘,展现出离别的艰辛与遥远。"莫言挂席飞连夜"和"见说无风即数年"两句,表达了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待。

"衣上日光真是火"一句,用鲜明的笔触描绘出阳光的炙热和强烈,可能象征着旅途中的艰难与挑战。而"岛旁鱼骨大于船"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同时也可能隐喻着某种超越常人的境界或力量。

最后两句"到乡必遇来王使, 与作唐书寄一篇"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送别之人的期待和祝愿,以及通过文学作品传递情感的愿望。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深厚感情,也展现了其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送新罗僧归本国

忘身求至教,求得却东归。

离岸乘空去,终年无所依。

月冲阴火出,帆拶大鹏飞。

想得还乡后,多应著紫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送僧入五泄

五泄江山寺,禅林境最奇。

九年吃菜粥,此事少人知。

山响僧担谷,林香豹乳儿。

伊余头已白,不去更何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僧入幽州

高士高无敌,腾腾话入燕。

无人知尔意,向我道非禅。

栗径穿蕃冢,狼声隔远烟。

槃山多道侣,应未有归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僧之东都

之子之东洛,囊中有偈新。

红尘谁不入,独鹤自难亲。

定鼎门连岳,黄河冻过春。

凭师将远意,说似社中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