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诗四十八首(其二十一)

瞥然光景几时休,出入轮回去复收。

只为贪痴缘底事,不思清静学真修。

虎龙便是升天驾,铅汞元为出世舟。

多少神仙哀俗辈,故留丹诀救凡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道士张继先创作的《金丹诗四十八首》中的第二十一首,属于道教内丹修炼类的诗歌。诗中通过对比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光景,揭示了世人贪恋尘俗、执迷不悟的状况,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清静无为、追求真理的向往和提倡。

"瞥然光景几时休,出入轮回去复收。"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对世间光怪陆离但终将消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循环不息的无奈。诗人通过这种叙述,引发读者对于生死和时间流逝的思考。

"只为贪痴缘底事,不思清静学真修。" 这两句则直接指出了人们沉迷于世俗欲望,不愿意去追求内心的宁静以及道法上的真正修炼。这是诗中批判现实世界的一部分,反映了作者对于人们应当追求精神层面提升的主张。

"虎龙便是升天驾,铅汞元为出世舟。" 这两句中的“虎龙”和“铅汞”,在道教中象征着修炼成仙的境界,以及通过内丹修炼达到超凡脱俗的工具。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修炼成就、脱离尘世的向往。

"多少神仙哀俗辈,故留丹诀救凡流。" 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一种情景:有许多已经成道的神仙出于怜悯之心,留下丹法(内丹修炼的秘诀)来拯救那些还沉迷在世俗中的普通人。这表达了诗人对于传播道教智慧、引导人们走向光明境界的愿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精神世界,反思生命意义,以及提倡内丹修炼的途径,展现了作者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和个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永恒真理的渴望。

收录诗词(210)

张继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道正,“翛然子”。北宋末著名道士,正一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元符三年(1100年)嗣教,宋徽宗赐号“虚靖先生”。靖康二年(1127年)羽化,年仅三十六岁,葬安徽天庆观。元武宗追封其为“虚靖玄通弘悟真君”。终生未娶,无子,有《虚靖语录》七卷。的思想影响了心学大师陆九渊。北宋末雷法大兴,天师派天师、、王文卿真人、及南宗陈楠真人均为雷法有名的代表人物

  • 字:嘉闻
  • 号:翛然子
  • 籍贯:林灵素真
  • 生卒年:1092-1127

相关古诗词

金丹诗四十八首(其二十)

贪著浮名浮利身,不思光景走频频。

只贪眼下红颜好,不觉头中白发新。

药鼎坚牢延寿命,情思放恣损天真。

劝君求取金丹诀,养个婴儿脱俗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金丹诗四十八首(其十九)

劳生扰扰去如梭,火急修真逐鬼魔。

好把浮沉翻北海,莫将梦幻恋南柯。

甲庚鼎内金非少,卯酉坛中土亦多。

只自荧煌光一室,斋心服了脱微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金丹诗四十八首(其十八)

昆崙宫里紫金丹,不是仙材不可观。

有分得餐延寿命,自然无恋免饥寒。

虎龙铜汞庚辛鼎,大小龟蛇太乙坛。

烹鍊一丸飞五彩,上天消息不为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金丹诗四十八首(其十七)

周天火候诳凡人,胎息萦为亦未真。

紫府聚金龙火种,昆丘走玉虎泉新。

三莲折处分神力,一子生时出俗尘。

为报忙忙求事者,真铅真汞不离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